其中倒是有几次,学生们提出了很好的意见被采纳的,至于有些言语狗屁不通、毫无道理的则是被直接驳回。
227 ? 第 227 章
◎义子秦修◎
听了秦隽的意思, 孔听微微沉默了。
看来外面少不得要闹一阵子了。
不过从今天的事态发展来看,应该也翻不出什么风浪。
预科班的事情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好的,但是消息却提前放出去了, 毕竟六月就要开班,所以也得给收到消息的人一些反应时间。
如孔听所想,此消息一出迅速在外界掀起了一场大波澜。
许多文人对此表示不满, 但是这些文人, 指的是不在秦隽麾下办事的野生文人。
他们既不为秦隽办事,也就意味着他们本来就不太能影响到秦隽, 唯一能拿出手的就是那支笔。
但是……他们之中许多人的师父、长辈都在秦隽麾下办事,师长没吭声显然是默认了,他们当学生的,难不成跟师长对着干吗?
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出这个决定的。
即便是下定了决心要对着干了,秦隽筹办书院,麾下招揽的文人更多,就是对骂, 他们也骂不过啊。
而后有人在各大集舍发起关于书院此决定的讨论,许多世家女郎下场参加辩论, 将一些人喷得羞愧不已。
有人写文抨击秦隽专制,试图煽动民间动乱逼迫秦隽收回决定, 然而秦隽在麾下几州建立的威望超乎他们的想象, 以及……书院招男招女的,百姓们其实压根不在意, 他们只觉得这些传播谣言的人在抹黑州牧大人,肯定是敌方派来的细作!
所以这些人不仅没有获得想象之中的一呼百应, 反而被激愤的百姓给扭送官府。
虽然秦隽秉持着言论自由将他们毫发无损地送出了官府, 但是对于要面子的他们来说, 这还不如处罚他们。
好歹挨罚之后他们还能踩着秦隽给自己树立人设,扯一个不畏强权敢于直言什么的名声。
如今被好好放出来,倒显得他们小肚鸡肠而秦隽宽容大方,他们自觉十分丢脸,灰溜溜地不敢再冒头了。
大多数人见他们闹归闹,书院压根没有什么要改的意思,渐渐地就熄火了。
因为他们叨叨再多没有什么用处,说是要让秦隽看到他们的不满,但是有几个人可以硬气地不去考书院?可以硬气地不去万卷楼?
就算他们避开书院,避开万卷楼,他们能不用秦隽墨宝阁的纸吗?
他们读书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出仕为官,秦隽已然占据当今天下半壁江山,他们要付出多大的努力才能避开秦隽当官呢?除非隐居不出仕。
但话又说回来,真正耐得住性子隐居世外的人,可不会在这里上蹿下跳。
至于书院内的学生们,他们虽然有机会可以上述陈词,但是就如同孔听所想,他们也拿不出什么其他的理由来阻止,拿不出什么理由,上书也是会被驳回的。
而且许多学生年纪较轻,接受能力也强,虽然只在书院读了一年书,但是已经被秦隽灌输了不少实干精神,换句话讲,只要有能力,男女又有什么关系?
他们自家女眷也是受益者,这也没什么不好的。
刚入学的新生们则处于一种新鲜又茫然的状态,高年级的师兄们都不吭声,他们自然下意识跟风选择接受。
总而言之,这场闹剧来得快去得快,实际效果为0。
秦隽又抽出了数日的时间,和书院的管理层们仔细商讨了一些细致处的安排和今年的活动走向,然后给孔舒指了几个副手辅佐她办事。
处理完书院的事,秦隽看看日子,觉得自己是时候该去汝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