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2 / 2)

生的卷子找出来,让大家一起评判改卷是否有所不公。

许多心中不满的考生看了旁人的试卷,再想想自己是怎么答的,顿时所有气都没了,只剩下服气。

也有些人仍不服气,却没有底气敢将试卷拿出来让人重改。

考生们都安静下来了。

落榜的考生一部分选择回乡,一部分选择继续游学,还有部分人是先前实习时能力不错,被实习单位看中,申请了长期实习。

长期实习包吃包住,薪资不高但只要节俭一些,绝对够养活自己,之后无论是等实习转正还是备考明年书院都不错。

也有一部分人没有长期实习,但依旧决定留在徐州,毕竟这里有万卷楼,其中书籍之齐全,即便是大家族出身的子弟也会为之心动,而对于寒门子弟来说,这里是他们获取书籍最简单便捷的渠道了,实在是舍不得离开。

对于考上的学子,自然是静待开学。

放榜之后,四月十五到四月二十五之间算是一个考生的入学筹备时间,学生们可以在这短时间内办入学手续,需要勤工俭学的也可以这时候报名登记一下,四月二十五就是正式开学了。

204 ? 第 204 章

◎漠北胡人远遁,琅琊书院开学◎

三月时, 广陵制糖厂里的甘蔗全都被消化完,全都被制成了霜糖和水果糖,而这些糖会一直卖到九月新一批甘蔗成熟。

再加上徐氏商行开始拓展市场, 邺城、南阳、长安等各州里较为富庶的地方都有糖上市,有限的糖分到了各个地方,这也就导致, 每个月里流入市场的糖量有限,

供不应求,价格自然一路越涨越高。

但是无论何时, 都有人吃限量奢侈品这一套,毕竟这些价格对于他们的家业而言不过九牛一毛,算不上奢侈,也就不必考虑性价比,故而即便涨价夸张,霜糖每每上市,也还是一日卖空。

其余几州自然都会联想到秦隽年前让人收购甘蔗的事情, 而石蜜正是用甘蔗制作的,那么这种霜糖想必也与甘蔗脱不了干系。

再想想甘蔗的价格和糖的价格, 虽然不知道一斤甘蔗能做出多少糖,但是徐靖显然不会做亏本的生意, 赚得一定只多不少。

他们和秦隽之间是敌人, 敌弱即是我强,不必想就知道秦隽肯定不可能将制糖的法子分享给他们, 而他们也不可能让本地的人不买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