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1 / 2)

李玺觉得没意思,马鞭一甩,跑上兴启街。

兴启街西边是皇城,东边是永兴坊,沿街不设商铺,只有挑担的货郎匆匆走过,不敢多停。

三五不时有巡逻的金吾卫拐过来,瞧见他,纷纷驻足行礼。

以李玺的地位,根本无需回应,不过他都会点点头,看看人家,眼熟一下。

这也算是小福王为数不多的优点之一懂得尊重人,哪怕是这些小小的巡城使。

就这么不紧不慢地到了宫城内苑。

李玺是唯一一个不需要通行牌,仅靠刷脸就能入宫的人。其他达官显贵,甚至皇子公主都没这待遇。

离着长乐宫还有百余步,便瞧见两个小内监站在宫门外,巴着脖子张望。

瞧见李玺的身影,俩人忙抬起步辇,远远地迎上来。

李玺摆摆手,“就你们俩这小细胳膊小细腿,还不够熊熊子坐的!行了,一道走走,活动活动腿脚。放心,不让徐监正知道。”

两个小内监知道他的脾气,嘿嘿一笑,没多劝,只是一路走着一路同他说着这两天宫里发生的趣事。

一来给他解闷,二来也让他到了太后跟前有个谈资。

太后娘娘正坐在外殿等着。

女官瞧见他,无奈地叹息一声:“听说小王爷要来,娘娘一早就出来等着,还非要坐在这风口上,说是您一进殿就能瞧见。”

“让祖母受累,是孙儿的错。”李玺扬着笑脸,掀起袍子给太后磕了个头。

太后忙把他扶起来,笑道:“不年不节的,行什么大礼?去,到屏榻那儿坐着,点心果子都给你摆好了。”

李玺大大咧咧地往她旁边一蹲,笑嘻嘻道:“孙儿就稀罕挨着祖母,祖母别嫌我挤。”

“皮猴儿!”太后轻轻地拍了他一巴掌,转头吩咐宫人把点心匣子挪过来。

女官笑着打趣:“奴家说什么来着?小王爷定然舍不得离娘娘远了。”

“还是窦姐姐知我。”李玺顺杆爬。

太后顿时乐开了花,精神头都比往日好了许多。

她出身高祖的母家,窦氏一族,与先帝是姨表亲,当初帝后大婚,表兄表妹青梅竹马,结成夫妻,也算一段佳话。

只是,婚后多年中宫一直无所出,只从一个品阶低下的妃嫔那里抱了个皇子到膝下抚养,直到年近三十才有了定王。

定王天资聪颖,文武双全,颇得先帝恩宠。戾太子失势后,几乎所有人都以为他会被立为储君,没想到,他会在最后一役中战死。

最终,登上皇位的是中宫的养子,也就是今上。

李玺声情并茂地讲了几个坊间趣闻,逗得太后笑声不断。铺垫了好一会儿,才拐弯抹角说起正事。

太后戳戳他脑门,笑道:“我还道你能憋到何时呢,竟连一盏茶的工夫都没忍住。”

李玺厚着脸皮,笑嘻嘻:“孙儿在祖母跟前还装什么装,装得再好,还不是会被英明睿智的祖母一眼识破?”

太后展颜一笑。

李玺往太后身边拱了拱,故作憨态,“祖母,亲祖母,您给孙儿交个底,圣人咋想的,难道真要把阿姐许给那个大理寺少卿?”

太后沉默了片刻,终究舍不得让他担惊受怕,缓缓道:“也未见得。圣人也是借着这个由头引出背后的那些人罢了,不然你母亲也不会答应。”

李玺心头一喜,“这么说,阿姐和姓魏的成不了?”

太后一笑,道:“也未见得。成不成的,还要看这把火最后烧到哪里。”

这意思就是……

倘若门阀赢了,三姐姐就不用嫁寒门;倘若庶族最终扳倒门阀,这桩婚事将会是最响亮的冲锋号。

三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