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1 / 2)

李玺开心了?, 小虫爪一挥, “去常安坊!”

约会的第二站, 就是烧小鹦鹉的常安坊, 魏禹给他的小金虫虫准备了?一个惊喜。

刚进坊门,李玺险些以为自己来错了?地方这还?是那个灰扑扑、穷叽叽的常安坊吗?

从坊门口到各家门前,随处可见漂亮的三彩陶俑, 屋顶的茅草也换成了?亮闪闪的彩陶瓦,地上还?有一条碎陶铺的小路, 如七彩琉璃砖, 闪闪发光。

孩童们换上了?整洁的衣裳, 在门口排好队, 依次接下来访的客人,像模像样地把他们领到自家窑场。

年老者则是等在门口, 将客人的牛、马、骆驼一一解下, 带到棚中添水喂食。

娘子们也没闲着,支起小灶台,和好杂粮面, 一碗羊汤、两块石头饼,远来的客人吃得满意,娘子们也赚个辛苦钱。

从前粗糙低劣, 大多用作随葬品的三彩陶俑,在李玺的带动下成了?长安城的抢手货。

这些客人皆是奔着?三彩陶俑来的,有南来的行商,有身上挂满宝石的波斯人,还?有长安城的散客。

无论身份如何,不管穿着?好坏,各家窑场皆是笑脸相迎这是李庸给他们定下的规矩。

安乐伯李庸,如今在户部办差。

他自小混迹在东西两市,南来北往的客商认识不少,为人圆滑,能说会道?,还?是个行动派。

王尚书试了?他两回,不仅没失望,还?得了?个惊喜,于是放开手脚,把三彩陶器的贸易交给了?他。

李庸极其珍惜这个机会,把整个常安坊的百姓聚到一起搞了?个“岗前?培训”。

因着?先前?拦坊门的事,大伙都不服他,后来还是把李玺搬出来,陶工们才开始听他的。

如今,南来北往的客商提到常安坊,谁不竖起大拇指?

听说李玺要来,孩子们紧张又兴奋,争着?为李玺带路。

结果没谈拢,有人提议:“打一架,谁赢了谁上!”

十来岁的小汉子,把衣裳一脱为了不弄脏就打了?起来。最后莫家小子胜出,光荣地成了?李玺的引路人。

其余小孩的眼神啊,辛酸又好笑。

莫小子只有十二岁,却是个细心的,不仅给李玺准备了?炒黄豆,还?非常奢侈地买了?一大把炒甜瓜子用他自己赚的钱!

李玺欣然接受了?。

莫小子笑得可欢了?,比他自己吃了?还?高兴。

李玺也挺满意。

如今家家窑场都有生意,个个忙得热火朝天,一尊尊三彩陶俑从窑里起出来,稍有瑕疵,不用客人开口,窑主自己就先砸了。

但凡从常安坊出去的三彩陶俑,必得精美无暇;哪怕砸碎了?铺地,也不让人说常安坊卖残次品。

这也是李庸定下的规矩。

因着?这份执拗劲儿,短短数日,常安坊的三彩陶俑就打出了名声。

商人们自发给它扣了个名号常安俑。

常安坊的百姓们终于如李玺期待的一般,过上了?忙碌却安乐的生活。

李玺坐在休息间,喝着?魏少卿亲手煮的茶,看着?外?面忙忙碌碌的百姓,简直不能更满意。

吹吹茶沫,丢给李庸一个赞赏的眼神,“做得不错。”

李庸当即就跪下了?,“承蒙王爷看得起,李庸斗胆,对王爷表个忠心安乐伯一门,愿为福王鞍前?马后,誓死效忠!”

李玺吓了?一跳,“我又不造反,要你效忠做什么?”

“不管您一直做王爷,还?是……别的什么,我李庸跟定您了。”

李玺摆摆手,“可别,全京城都知道,我是长安城的头号小纨绔,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