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差不差的一个逻辑,找别人错的理由也都是一样的。

闻言,梁九功会意的补充道。

“当时李佳侧福晋的确是想上来挽着太子妃的,太子妃慌忙之中避开,李佳侧福晋自食其果,也是自个生了歪心思,怨不得谁了。”

96 · 第 96 章

这种真的要说起来,往小的说其实算是后院争斗的,有用那是仅限于在那个层面的有用。

实际上真想要压着,那翻出来的也只是一点水花。

在完全拉偏架的时候,手段心计,在这时都显得苍白无力了。

“端本宫那边规矩松还是散了些,太子妃抱病身体不便,让人去慈宁宫说一声,以免再闹出来今日的事来。”

康熙语气有些冷。

“该听话的时候不听,不该听的时候,倒是听进去照做了。”

不是愚蠢就是装蠢。

这种突发状况本不该发生。

太子妃让过来,就真的听话跟过来了。

一开始就这么听话,让走就直接听话的走人。

不堵着那里不走,还能有这些事。

着实不该!

在康熙看来这是根本不应该犯的错。

当时挑侧福晋的时候,康熙就避免又挑到太子妃那样的。

到时候再来两个这样的后院不宁,太子哪能省得心了,可都认真看了。

就防着又来石文炳这样的,养出两个极端似的闺女出来。

所以首先性情就是温婉,家中从小就培养的,学规矩那些也表现不错的。

免得还得临时补救的,而且临时补救为不定能掰回来。

也再三确认了,可不是为了添堵的,这才敲定了。

结果现在进宫来第二天就这样。

太子妃规矩不严,不懂,你们也跟着不懂起来了。

先前学的那些都到了狗肚子里了不成。

“是,万岁爷。”梁九功小心的应着。

这就跟主子犯了错,那奴才没有及时的劝着一个理儿。

没有劝,劝了但没劝住,都有错,就是这个理儿。

在毓庆宫惹恼了太子妃之后,直接拿出刚才程佳侧福晋那样识时务的态度出来。

还能平不了太子妃的怒气。

非要到了这里才知道了,无非就是看清形势了,这才知道低头了。

太子妃那里的嬷嬷,不是很顺利。

后边赶着敲定两个侧福晋的时候,万岁爷不想冒出来三个太子妃那样的。

也特意派了嬷嬷。

毕竟当时,太子妃就不是个柔顺谦和的,那总不能两个侧福晋也一样了。

所以嬷嬷那反馈回来的,可都是表现得相当不错的。

毕竟这些个得进宫选秀的八旗女子,家族为了以后,也考虑得更多,那从小培养就不能少。

石大人,石大人的那就是放心太早了。

也是,本来以为是淑妃会是未来的太子妃,这样小女儿也就不用太抓这些。

毕竟出了个太子妃,小女儿最多也就是嫁到宗亲子弟那里的。

也不适合当其他皇子的福晋。

再照着淑妃那样培养的,规格拉这么高也图不了什么还辛苦,也就娇惯了些。

太子妃那什么性子也是就在那里了,人本来一开始就不是从小照着太子妃那个标准培养的,就是阴差阳错的。

成婚后,太子爷又护着,身子又是个娇贵的,也要求不了她太多了。

这,就是问题所在了。

同样的错误,有人能犯,有人不能跟着犯。

前者那是人家一直就这样的,成婚后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