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必定有一争。
还要应对其他的皇子们。
比起其他的皇子们,所看到的是太子才是最大的威胁。
有太子挡在前面扛着,这其他皇子们未必不能有人如愿。
为了避免这样的局面,那些查到的东西,显然能让这些看起来都没有太子有威胁的皇子们,摆到了明面上了。
一个两个当然不够份量,可多方就不一样了。
只有这样,才能同时分担,而不是只有太子在前力扛。
皇上十几个儿子里,可也就只有太子和她的小十是一样的,却还要被忌惮如此。
只有太子登基,才会是最稳妥的。
钮钴禄贵妃也不用还要担心,小十被拉拢利用卷入争储的旋涡里不得善终了。
因为除了太子之外的新君继位,也未必不会忌惮着小十以及背后的势力,也未必容得下这么一个亲王。
所以钮钴禄贵妃还是决定最后拼一把。
太子乳母那件事只是预先出来的一个引子,只是让人有这么个印象。
先前是时机不到。
太早扔出来的,就不是王炸了。
这样的牌,太早了发挥不出来效果,太晚了,等再过个十几年,年老的帝王就没有了当初的雄心壮志杀伐果断的威慑力了。
就像太子被废之后,才发觉其他的皇子们势力已经不可小视的地步。
甚至在废黜太子之后,八阿哥还拉拢了大半朝堂,就连好几位重臣都在其中了,都是为了尽快确立新的储君。
太子真是想笑了,老八不会真的以为当太子的关键是具有足够的贤明,就能当得了吧?
以为倒了一个声名狼藉的太子,老八就能以贤来被立储。
可本就好不容易废掉一个,在正统名分大义上最具威胁的太子,就是为了确保依旧对皇权的稳固,怎么会再次立新储君。
尤其是,当发现原本以为太子才是最具有威胁的,结果太子倒了。
却冒出来个已经拉拢了大半朝堂还有宗亲,堪称众望所归的八阿哥。
不再次启用太子这张牌,来同时消磨争储的其他皇子势力,让两相争斗。
压力就会直接给到了坐在上面的帝王了。
太子只不过是尽快将这个局面推进摆在明面罢了。
成婚之后盯着他的只多不少。
三十五年出征回来,皇阿玛大封其他的兄弟们,各自组建势力人手。
除了想将各部的势力,从宗室亲王哪里收回来外,也是为了增加几个兄弟们势力,来抗衡太子。
不趁着出征前打出这张牌,更待何时,还能充盈国库。
最起码几年内,他的压力都会有其他兄弟们分担不少。
哪怕等之后为了平衡,依旧免不了会有那个局面。
可,到那时,就不一定能如皇阿玛所愿了。
-
钮钴禄氏放出来的大雷,不仅牵连甚广,后宫妃嫔虽然没有受到什么牵连,只是波及到了成年的皇子,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尤其是大阿哥。
惠妃看着大阿哥被打压,心中很是不好受,更多的是忧心了。
荣妃的话,她也看得开,不求三阿哥能争出什么来,更何况比起有军功在身,以及明珠为首的纳喇氏支持,三阿哥身边多是文人聚拢,够不上威胁。
倒是德妃就差点要被气出好歹来,因为四阿哥,居然在清算自己这边的时候,不近人情,这可都是为了她的小十四准备的!
太子没有趁着这个时候打压收拢势力,反而是让四阿哥来出面。
表面上因为相信四阿哥的秉性,最是不会因为这些就手软徇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