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他带着也自主地步步紧跟他身边,他嘴边闪过一道笑,收回眼,朝族人们点头示意,让他们进去。

“孝鲲小子,来了,”被孙子和宝掌柜扶着的常文公从这时从大门里走了出来,笑呵呵地道,“孝鲲媳妇儿,你也来了,这一大早的,也是累着你们小俩口了,快快,快快里面去,外面风大,别吹着了。”

常文公笑得特别的慈眉善目,说着话就毫不犹豫松开宝掌柜的手过来抓常伯樊的,一把手抓到,他手如鹰爪就抓住人手不放了,让常伯樊扶着他往里走。

“老祖,您怎么来了?”常伯樊扶着他,笑道。

另一边,常文公的嫡长孙,往常在外矜贵非凡的孝义公子异常恭敬地叫了常伯樊一声:“孝鲲哥哥好。”

第 63 章

“来了。”常伯攀朝他额首。

“屋里走。”他又回头, 朝族人道。

族里辈分最大的老寿星开了口,就是有想质问常伯樊为何这等大事为何不事先知会一声,还定在盐坊这个地方的人也暂时住了嘴。

还把一个女人带进了家族发财的地方, 这家主也太不把他们放在眼里了, 果然上面没有长辈压着,做事不牢。

对常伯樊心有愤懑的那几家人心里头想着,冷眼看着,跟着人群进了屋。

盐坊是常家存放井盐的地方, 以前常家祖宗刚接手临苏井盐的时候,临苏井盐日产万担,常家花大力气前后用了小十年修建了一个三大进的大坊, 每大进有三十三间屋子的大屋用来存放井盐。

盐坊里面要比外面要冷上一些, 这些年盐坊里头存放的盐大不如以前, 空置的屋子多了, 有以前来过的老人过来一趟, 发觉里面阴森森比以前更冷了。

常家人世代靠井盐站立临苏, 为争夺银子地位, 常家人也曾兄弟阅墙, 反目成仇过,盐坊见证了常家族人数代的纷争, 里头也曾死过人。

族里的老人并不太喜欢往这边来。

这次因子孙读书的事不得不来,能像常文公那样喜笑颜开的没两个, 等到进去, 看到常伯樊扶着他屋里头那位往正堂走, 有几人情不自禁地皱起了眉。

有人朝身份只差常文公一辈的常六公走去。

“六叔, 这本家那位最近动静是不是大了点?”过去说话的叔伯皱着眉, 跟常六公道:“不说这个, 就说眼前这事,这营生的地方,是一个妇道人家能来的吗?怎么想的?”

常六公被他老儿子扶着,笑了笑,不搭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