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是让每一户带一个家里能去参加恩科的人过来议事,经过上午和午间用饭间的两次掰扯,这次来的一半人家已没有了去的可能,那一半能去的,皆紧张地看着祖辈父辈手中的笔,不知家中会不会舍家底送他们一个远大前程。
有那家中家底薄些的书生,此时已暗淡了脸色,握紧了拳头盯着自家长辈手中的笔。
不光他们紧张,写具体数目的长辈们神色也不见得有多好,虽说这出的银子最终会花到自个儿子孙身上,但一旦他们写下了,那就必须马上拿出,明后日跟着人一道进京。
家里没那么多银子,还得去借,也不知能不能借到。
也有那心想儿子资质浅薄,钱出多了也不知道能不能捞回本,可能不值得的。
大堂内静悄悄的,一柱香过后,有半数人家的纸条已经递到了首位中间的桌子上,放置在了常伯樊与常文公的中间,还有一半的人还没下好决定,尚拿着笔犹豫不定。
“这都多长时间了,有什么不好决定的?”有那等不及的人开了口。
“康哥,您就定罢,您家里富裕着,送个把人能送得出去。”有那操心自家亲堂兄的开口催促与自己血缘最近的亲人。
写高点,大不了他帮着填点进去,都自家人。
那人看了他一眼,神色缓和了一些,沉思了片刻,写了个数下去。
有些人有人帮,也有些人是没人帮的,有两户没下定决心的看了眼人群当中自己的亲兄弟,见他们闪躲着他们的眼神,没有借钱给他们的意思,本来紧张的脸色更是难看,最终在一声接一声的催促声当中阴着脸写下了一个数。
他们俩写完,十户人家就都交上来了,最后唱数出来,由三家各出了五千两的人家得了这三个名额。
“这不公平,”这不中的一户人家当场就跳了起来,怒道:“这本来是由族里公中供送的,凭什么让我们出钱?”
他身后与父亲一道来的儿子哭了出来,拉他:“爹,算了,算了。”
“凭什么算了?这不欺负我们家穷吗?这些狗眼看人低的。”他爹甩开他的手。
“浚老大,你骂谁?刚才商定的时候你是答应了的,也按了手印不反悔,你现在闹这出,闹给谁看?谁他娘是狗眼?你才是狗眼,鼠目寸光的东西,你不舍得为你儿子花银子,老子舍得。”那家中了名额的当家的爷一巴掌拍向桌子,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