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昭帝都听说了灯会的传闻,某一日下朝后,调侃谢家主:“先前秋猎,朕只觉谢卿儿媳蹴鞠极好,未曾想还能勇擒拐子。”
谢家主已经能极从容地应对:“陛下过誉。”
第78章
谢家底蕴深厚,家风持正,谢家主为官刚正不阿,下一代的谢钦也是个端谨至极的性子,因此谢家在京中的形象,颇为高高在上,在世家以外的官员看来,就是太过拿着端着,有极深的隔阂。
先前谢家少夫人私情的传闻,京中议论纷纷时,谢家的形象便悄然发生了些变化。待到谢家因为尹明毓第二次在京中引起讨论热潮,谢家的形象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像是从月宫走入凡尘,人们发现他们也会如寻常人那般闹出些事端笑话,便少了些距离感。
而谢家确是只忠于皇帝,昭帝擢升其为右相,亦是君臣相得的体现,但伴君如伴虎,一个完美无瑕的臣子和家族,帝王任用之时,难免不如一个有些瑕疵的臣子更放心。
昭帝与谢家主君臣之间,大多只谈公事,便是闲谈几句口吻也像是公事公办。
难得昭帝出言调侃,谢家主为官多年,极敏锐地发现了契机,谢家幕僚便建议,起码在昭帝面前,老成持重之中适时流露出些许窘迫,以此让谢家主有官威之余更加如鱼得水。
第86节
这是在为难谢家主。
可事实上,因为民间的笑谈,谢家主甚至不需要多做什么,只要某些时候更沉默一些,自然有诸多人替他的行为补充注解。
效果确实是好,但每每,谢家主也是真的无言以对。
不过借着这个时机,谢家主向昭帝请示,将谢钦外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