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1 / 3)

比起书景来,书宜就好?多了,刘承旭爷稍稍满意一些,但仿佛看?透儿子似的?,说了一句:“你不?喜时文,可是很难长进,要知道当今天子重文章。”

丽姝想三哥哥书宜应该是更喜诗文,这也没什么,可坏就坏在如今以文章论天下,诗文反而在科举中所?占比重并不?大。

若说考较儿子颇为严厉,考较女儿们就宽松多了,丽姝发现丽嘉果然是深藏不?露,她?常常让自己和其她?姐妹不?读书,要以针黹女红为主,但是她?私下可是看?的?书又多又深,典故信手拈来。

丽婉就差上许多了,甚至在刘承旭问:“你可知道李白的?台甫?”

丽婉左支右绌,丽姝忍不?住想丽婉等于白上学?这么久了,刘承旭忍住不?悦,又继续问丽姝,“如今在读什么书?”

“女儿刚读完昭明文选。”丽姝笑道。

刘承旭有些惊讶:“哦,都已经读了《昭明文选》了,可知《归田赋》?”

“回爹爹的?话,这是汉朝张衡所?作,文句平淡清丽语言自然清新?,洗练优美,是难得的?赋作佳篇。女儿最?喜‘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王雎鼓翼,仓庚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于焉逍遥,聊以娱情。’这几句。”丽姝道。

刘承旭看?着女儿,有些不?解:“难道你不?应该喜欢‘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吗?”

丽姝知晓父亲是在考较自己,于是道:“这《归田赋》和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样?。可读书人虽然要淡泊名利的?好?,可是既然读书就要求举业,才不?负天子,自古学?而优则仕,像父亲一样?,才不?负所?学?。”

都去隐居了,天下老百姓谁来管?政治不?清明,应该拨乱反正,而不?是龟缩起来,耳朵蒙住,自以为听不?到就没有了,过自己的?小日?子就真的?能理所?当然吗?

刘承旭在心?里赞叹不?已,表面却丝毫不?显。小傅氏自己都没读到昭明文选,但听女儿举例陶渊明,就知晓女儿的?脾性,不?是那种自甘于隐居的?。

他继续问丽柔,丽柔年纪最?小,刘承旭就先问她?读书读到哪里了,丽柔缺了不?少课,只是道:“平日?读的?不?多,四书才勉强读完,对《论语》稍加了解。”

刘承旭见丽柔很紧张,知晓她?怕是读书不?太成,只看?面相就知晓,丽姝分明富有神采。因此,只是笑问:“四丫头既然读过《论语》,子曰:‘君子之所?贵者,仁也。’可若有人说能者却不?要有妇人之仁,如果若你为皇上办事要处置一位臣子。这位臣子犯了不?可饶恕之错误,但他也是做过大贡献的?人,皇上要保他,你怎么看?呢?”

丽姝看?了丽柔一眼,心?道这话的?意思就是说大道理说真正的?君子能够称道的?是他的?仁义,但是真正成大事者,大家又说要不?能妇人之仁。

其实破题很简单,真正的?君子应该一定要有远大志向,心?中始终存有发轫之初时的?理想,其中的?过程虽然有妥协,但不?能拖下水。妇人之仁一般也不?是完全指妇女仁慈,还?是指人处事优柔寡断,施小恩小惠,不?识大体。实际上仁爱不?代表没有决断。

谁知道丽柔道:“女儿想既然这位大臣做过许多好?事,说明他也曾经仁爱,但是他做错了事情,就应该用法去治他。女儿想无论怎么样?选,都是两难,但既然皇上要保他,这就不?是办事大臣的?决定了,因为大臣也得听皇上的?。”

刘承旭就不?大满意了,他向来是支持清议的?,以道统来约束皇帝,哪里皇上说什么就听什么,就为了自己的?官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