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这么说的话,林奶奶勉强放下了笤帚:“那你去帮他们搬铺盖,我去买点鲜菜,哎,给他们接个风!”

越宁和赵修文就搬到了林奶奶家住下了。老太太没跟儿子儿媳住一块儿,儿子儿媳另有单位分房,老太太舍不得老邻居,也舍不得居委会的责任,依旧跟老街坊住一块儿。平常也是忙忙碌碌的,但是小辈都不在眼前,也不能说没有一点愁绪。现在好了,一下来了仨,老太太乐坏了。

尤其是……她发现越宁简直全能,林强是修电灯修电视修洗衣……各种修,越宁连通下水道、帮忙隔壁搭个违建小厨房、用旧毛竹给街坊小朋友坐个矮点的小竹凳子、把老太太陈年旧妆匣子坏掉的板子换新板雕花上漆……全都会干。白天上完班,晚饭前的功夫,就搬张小凳子,坐房檐下,一双眼睛看着这人间百态,一点也没有不耐烦。

从准备论文开始,到打暑期工,越宁都很忙,图省事儿,他又把脑袋给剃了,印证了陈教授关于春夏掉毛的幼犬推断。穿上宽宽大大的衣服,也越发像个出家人了。小板凳上一坐,仿佛只是个看客,三千红尘与他无关。

林奶奶看着看着,就背过身去,抹抹眼睛:真是个苦孩子啊。什么都会干,就是什么都干过。看别人家有爹有妈地过日子,看得有滋有味儿,那就是……羡慕了呀。林奶奶心疼得要命,当晚给越宁加了个鸡腿。

越宁还那儿莫名其妙呢,林奶奶这儿就同情上了,还一个劲儿地说:“多吃点,正长个儿的时候呢。强子在你这个时候,吃得比猪都多。”

林强:……我发现我同学一出现我奶奶就要埋汰我。

不过林强一点也没表现出来,甚至他和赵修文、吕清风,在放假前看到越宁的论文发表了,都没有敲诈让越宁请饭。越宁的努力,他们都看在眼里,而且,越宁忙得没功夫上bbs,他们有……楼里越宁被攻击得不轻,支持者虽然众多,反对的人尤其刻薄。大家都是有真材实料的,而越宁所预测的未来,谁都没有看到过。

一个令人无法反驳的事实就是:现在从事本行业的人数。是的,人员的缺口!人才是基础,没有人,能做得成什么事?!接着又讨论起教育制度问题,本国与外国的不同,公立与私立之间灵活性,审批之类的。

这些人当然不知道,99年的时候有一件震动全国的事情发生了高校扩招,增幅42%。此后每年递增,直到达到一个比较庞大的数字,才开始收缩。

不过,从目前的现实来看,越宁论文里列举的数据,都是历年来已经确定了的,并且据此趋进行的推测。高校教育的现实就是……它一直是属于比较少数人的,这部分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很小,并且,绝对数量也不很丰富。越宁的论文里没有涉及这方面的情况,他虽然耳闻高校有扩招,但是完全不知道扩招的程度,不确定的事情,不好往论文里写。他的论点是,社会需求扩大,会促进本领域的发展、吸引更多的有为青年投入这项事业中来。

于是就有人提出来:你是不是把顺序弄反了?咱现在就要人。有人才能更好发生,再吸引人。你头一个条件就不满足啊,那还扯什么后来呢?

就凭这一点,让姐姐团们也有点哑火。

这事儿,越宁还不知道。这个时候,赵修文和林强就要庆幸,越宁没时间上bbs。就这样不上吧,挺好的,时间能抹平一切,俩月过后,这件事情会淡许多,就当被掐的事没有发生吧。

无奈天不遂人愿!

这一天,他们正在寰宇技术部砌墙,试图把寰宇圈墙里,只留几个门窗跟外界沟通。各自干着活,不时还需要来点沟通,人一旦精神上疲惫了,就一点也不想说话了。明明是有力气的,却连口都不想开,更讨厌的是,你开口了,有时候还讲不明白,因为你说的是代码,还得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