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院可不一定供你读高中,义务教育只到初中毕业啊。”

越宁皱皱眉毛:“我有赔偿金,够交学费了。正常读下去,我高中毕业还没成年呢。”

小何医生乐了,终于发现越宁还是个小朋友的地方了,口气也轻快了起来:“小朋友,你那两千块够读高中么?”

越宁愣住了,只听小何医生说:“一学期两、三百呢,我想想,我们院老胡他儿子高三学费多少来着,两百八?哦,为了备高考,周末、假期,学校组织补课的啊,还要另交补课费。就算这些给你免了,你这些钱,三年下来买的词典啊、书啊,也不知道够不够……”

咔嚓!越宁终于被雷劈中了。

【这么贵?!这不科学!】

☆、第17章 失算(二)

不怪越宁傻掉了,他真没经验,李家坳没中学,三家村只有初中没高中。他连一天高中的校门都没踩进过,哪里知道高中的学费有多少?别说因为义务教育问题初、高中学费的差别了,就是三家村那个初中,它跟县中初中部的学费,那都不一样。

问题一被点破,越宁很快就想明白这里面的关窍了。

长久以来,□□是个二元制的国家,农村不如城市发达。这一点并没有被忽略,所以农村学校的学费一直是比城市的便宜的。农村学校有秋忙假,城市学校就没有。虽然是用同一套课本,但是细微制度上的差别,还是照顾到了的。

小何医生说的这个两百八,在这个时候的县城,已经算是良心价了。一年五百六,三年就将近两千块,加上三年的补课费,两千块,真不够看的。

再者,八、九十年代是一个物价让人十分摸不着头脑的时期,以前的计划经济国家定价被打破了,新的市场定价又在磨合中。这里面,就包括学费,这学费,也是会涨价的。想像之前十年不变的学杂费标准,那是不太可能了。别说越宁这样的了,一些厂子里效益不好的城市职工,给孩子交学费都得靠借的。

小何医生看到越宁呆着一张脸,可怜又可爱的样子,想起他的身世,心也软了,得意劲儿也不见了,努力游说:“你看这样好不好?就照那个什么什么寄养的来,你看,你老师一个人住在这里,你放心么?”

越宁不吱声。心说,是你不放心吧?

“这样的,你也花不了什么钱,对不对?你还没成年呢,又遇上这样的事了,别人愿意帮你,你就让人帮帮,怎么了?大丈夫能屈能伸呐!”在小何医生看来,越宁这孩子真是太难搞了,一般小孩儿这会儿不是该哇哇哭的么?

这个道理越宁自认比小何医生懂得多,可眼前这情形,他还是觉得不能给小胡老师添麻烦:“我遇上什么事儿啦?这不是应付得来么?干嘛给人添麻烦呢?”

“那我们乐意呀!”

“你们?”越宁抓住了字眼。

小何医生一噎:“兄弟,你能专心点么?万一小胡这资格还不够呢?就用我家里的名义。这都不是事儿!现在说你呢。我八岁的时候看电影,做梦自己是游击队员神枪手,一人干翻鬼子一个排呢。我到现在也没干翻过一个鬼子呀。咱现实点行不行?”小何医生苦口婆心得以为自己改行当了思想品德课的老师。

“我很现实啊,兄弟。”

小何医生被气坏了:“你这小东西怎么听不懂话呢?你现在有资格被人照顾,懂不?小胡心眼儿好,要照顾你,懂不?多合适!”

越宁认真地道:“不能因为别人好心,就心安理得地去挥霍。真这样,好心人就太惨了。这是不应该的。”

这还认上死理了!小何医生还记得自己的初衷,但是又觉得越宁这样认真的样子,很难被他说服。打心眼儿里,他还有点小佩服,难得遇到这么脑子好使,心地也好的小朋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