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五小姐看起来有十四五岁,王八小姐看起来却只有*岁的样子。”
徐洧点点头,然后道:“你等一下替我去谢谢王家的两位小姐,与她们说,等过几日我身体好些,再亲自去与她们道谢。”
紫毫道是,接着又将重新滤好的一碗药递给徐洧。徐洧喝过之后,又重新回到了床上躺着。紫毫则收拾了桌子上的药罐和碗,然后对徐洧道:“那少爷,您先休息,我先出去了。”
徐洧点了点头。等紫毫出去后,徐洧却靠在床上,想着王清这个人。
王清是靖晖十年的状元,祖父曾官至正二品的文渊阁大学士。王清考中状元后,在翰林院做了七八年的翰林学士,在这之间,皇上曾钦点其兼任太子的经史老师。但后因祖父和父亲相继猝丧,回乡守孝了近五年。于今年年初回京复职,做了吏部左侍郎。
徐洧看着房间,心想,也不知道是不是上天给他的运气,竟然会让他误打误撞住到了王夫人的陪嫁庄子上。倘若能结识王侍郎,于他以后的前程,会是巨大的助力。
☆、第76章
徐洧的病,不过养了三四日就好了,病好后徐洧来求见王檀王楹。毕竟是不熟悉的外男,王楹要求在堂屋隔了一道屏风才见了他。
徐洧站在屋子中央,看着屏风里面一大一小绰绰的人影,大的身姿袅娜,小的玲珑娇小。徐洧放下心中的心思,然后拱手道:“多谢两位小姐相救,若不是两位小姐收留,在下怕已经病死在路上了。”
王楹道:“我们不过是举手之劳,徐公子不用放在心上。对了,徐公子如今已经痊愈,不知打算何时上京?”
徐洧道:“倘若天气能好些的话,在下打算明日就上路。”
王楹点点头道:“也好,这里离京城也不过是半日的路程,公子早日到京城也能早日安心。那不知公子在京城可有投靠的地方?”
徐洧回答道:“在下在京城无亲无故,并无投靠的地方。”
王楹又道:“我父乃吏部左侍郎王清,平时尽爱结交读书之人。倘若公子不嫌弃,我写封信给公子,公子拿着这封信可到王家去寻我父。”
徐洧连忙高兴的拱手道:“在下在家中时便已听闻过王左侍郎的大名,对他亦是敬仰孺慕,如今能得小姐引荐,投在王大人的门下,在下不胜感激。”
王楹道:“我不过是看公子颇有才华,所以才做个穿针人罢了。”说着顿了顿,又道:“既如此,等一下我便写信,并会让丫鬟送到公子手上。另外,明日公子上京,我亦会吩咐铁婶将替公子备好马车干粮。”
徐洧再次感激道:“多谢两位小姐。”
王楹道:“公子不用客气。”
徐洧顿了会,见王檀王楹已无话可说,便拱手告辞道:“那在下不叨扰二位小姐。”
王楹道:“公子轻便。”
等徐洧走后,丫鬟将屋子里的屏风拿开,外面亮堂堂的光线照进来。王楹转过头问王檀道:“这样真的好吗?父亲外头的事情我们毕竟不懂,这样会不会反而给父亲添了麻烦?”女子最忌牝鸡司晨,平日王楹并不关注王清外面的事情。
王檀道:“姐姐放心吧,徐洧既然是一地的解元,必是有些才华的。若现在投在父亲门下,他日能高中,于父亲也是有好处的。”
王楹仍还有些不放心,这里面的道理她不是不懂,只是她们与徐洧毕竟只是一面之缘,不知他的底细和品性。这样贸贸然的引荐给父亲,只怕会给父亲带来麻烦。
王檀见她不放心,便又劝道:“姐姐放心吧,倘若父亲看不上他,自有法子能打发了他。你不相信我,总不会不相信父亲吧。但倘若父亲能看中他,那姐姐可就是大功一件。”
王楹道:“好了好了,我相信你就是,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