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的意思就是深恨倭匪,想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起来的力量收拾倭匪的做派。以付总兵的分析来看,萧景曜的仇恨值全在倭匪身上,对庄明倒是真的有几分同情。

那就够了,起码萧景曜不会在这个时候害了庄明性命。

但付总兵很好奇一点,忍了许久还是没忍住,认真地询问萧景曜,“大人可是有亲友在闵州?甚至于,亲友惨死在了倭人手中?”

不然,你对倭人的仇恨,怎么完全和闵州本地人一样?简直是完美融入,一点违和感都没有。

萧景曜挑眉,“大齐泱泱大国,万国来朝,竟然被这等宵小之徒屡次侵犯边境。这是大齐之耻!本官深恨之,有何不妥?”

付总兵抱拳,“大人所言甚是!”

说完,付总兵眼睛亮晶晶地看着萧景曜,试探地问萧景曜,“等到大人查账事了,回京之后,可否向陛下进言,让下官带着底下的崽子们冲进海域,挑了倭匪老巢?”

萧景曜深深看了付总兵一眼,“我会尽力。付总兵若是有意,不若勤练水师,以免真有一日圣旨下来,你们水师却吃了败仗,那陛下面子上也不好看。”

萧景曜清楚正宁帝对身后名的执着。同先帝比起来,正宁帝在位期间,很少大动干戈。一是先帝期间打了不少仗,以至于先帝晚年国库空虚,正宁帝继位后,勤勤恳恳攒国库,又让连年被征兵役的百姓休养生息,这才攒出来现在的家底。第二则是,正宁帝想要一个“文皇帝”的谥号,不太想轻易挑起战火。费银钱不说,若是战事失利,反倒是对正宁帝威信的减轻。

当初京城之围,已经成为了正宁帝的耻辱。是以顾明晟彻底击溃胡人,给边疆百姓带来十多年太平,正宁帝才那般兴奋,甚至兴奋到亲自带着太子和大臣们出城前去迎接顾明晟的大军。

这对正宁帝来说,既是一雪前耻之战,也同样是他青史留名之战。

这样的战争,有一次就够了。再多,风险就更大。更别提还有钱粮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