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个不敬不孝的温氏!!

放走孙女,当夜儿子过来请安,她便逼命儿子快让温家提亲:“定亲也不必非要他来,叫他老子娘过来就是了!”

理国伯的儿子要娶国公之女,他家就该把姿态放得低些!

安国公回房,也对温夫人说:“早些把明达的事完了,也好打算明德了。”

温夫人心知,他是还想快些抓住一个对他有助益的三女婿,也怕委屈了他那心肝宝贝留下的唯一的孩子,却又心想,早些定了也好,到底是了却一桩事。

次日,她便去与兄嫂商议,待从阳好些,拿软轿抬他过来便是。

何夫人也想儿子快些逃了迷障,就能好生养病以待成亲了,两边一拍即合。

-

徐老夫人一直叫人留心着府里各处的动静。

得知温从阳是这日来,早饭后,她便一叠连声命人快些出门:“务必要把崔珏给叫到府里!”

她发狠道:“人若来晚半刻,你们就趁早摸一摸那脖子上长了几个脑袋!”

只称“无缘”

安国公府换了女儿和今科探花定亲一事虽然低调,但消息仍已渐次传开。

两家对此都持默许态度。

安国公与崔瑜被人相问,也都实话以答将来真成婚时,总不能叫人错认了谁是新娘。

至于理由,当然是崔珏与纪大姑娘八字不合,但两家仍欲结秦晋之好,故以纪二姑娘相替。

自然,不免有人猜测其中另有内情。

但内中也实无多少可以推度之处:崔翰林少年探花、纪大姑娘亦是名门闺秀,论才貌、论名声、论家世,两人几乎处处相当,真乃一对天作之合,就看崔翰林还愿意换娶纪二姑娘,便知两家应无龃龉;可若说是因私情才以妹替姊……无凭无据,怎敢乱说?

小崔翰林并非轻浮浪荡之人,纪家两位姑娘曾出入宫禁内帏,亦是先皇后亲口赞过的大家之仪

不到半月,连宫中都听得了风声。

今日虽并非崔珏在御前的日子,紫微殿小朝会散,皇帝还是召了他来,问:“你与安国公府的婚事究竟如何?”

崔珏一礼,从容道:“是与纪大姑娘命格相克,成婚实不妥当。幸得安国公与夫人厚爱,又以二姑娘相许。”

“可惜了,”皇帝笑道,“朕本有一门好亲事给你,因你早与安国公府议亲,便没提。听你婚事有变,朕还以为这个媒竟能做成了,谁知还是没缘分。”

崔珏忙笑道:“是臣无缘陛下厚爱。”

他话中并无自己“无福”“命薄”等字样,只称“无缘”。

明确他的心意,皇帝并不勉强,勉励两句,便令他且去。

崔珏告退,没有向藏着人影的十二扇金丝楠木龙纹山水屏风多看一眼。

脚步声不疾不徐远去,屏风后转出一位盛年宫装妇人。

她发梳飞仙髻、头戴九凤钗,眉目艳丽,笑容舒和,轻缓行至皇帝身边。

皇帝与她四手交握,令她就坐在身旁,叹说:“是咱们善华没缘分了。”

二公主戚善华,是皇帝与刘淑妃的第三个孩子,今岁十六,正当嫁龄。

失了一位优秀的女婿待选,刘淑妃却未露遗憾。她婉声笑道:“崔珏虽好,却未必会是善华的好夫婿。他有陛下看重,将来必是平步青云,必有离京赴重任为陛下效力之时。那时善华若随他同去,难免路上吃苦,陛下与我心疼;若不去,便是夫妻分隔两地,又岂不寂寞?所以依我看,他的亲事不变也好,还省了陛下和我为他再花心思。”

皇帝一听,转叹为笑:“还是这样:什么话到你嘴里都成了好事。”

刘淑妃笑嗔道:“我又没说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