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儿媳妇尤氏为一房,张光夫妇膝下育有两儿一女,也就是张大郎、张三郎和妙儿。除此之外,妙儿他们这一房还有几个张光为显读书人的风流潇洒和与众不同,学人家纳的妾;
二儿子张宗、二儿媳妇王氏自是为二房,二房夫妇虽成亲有些年头了,但却迟迟没有孩子。不过因张宗夫妻十分恩爱、多年不减,所以即便王氏一直没能替张家开枝散叶、张宗也没纳半个妾,因此一整房人统共只有两人;
第十一章 原来如此
三儿子张耀、三媳妇儿马氏为三房,张耀夫妇膝下只有一个儿子,也就是排行第二的“偷米糊小子”张二郎,张耀生性憨厚又事事都听马氏的,因此三房同样无妾;
四儿子张祖尚未成亲,暂且独自一人自为一房。
这四房人合在一起、再加上张老爷子这个最高行政长官,可不就是齐整整的一大家子?
而这一大家子赖以生存的家业,大部分都是张老爷子的祖父传下来的,除了有良田百亩外,张家还有着一艘浑身用香楠木打造的大船。这艘大船不但本身就值个几百金,平日里也能替张家源源不断的赚进大把银子!
原来泉州府属一水之地,除了靠海还离闽地有名的大江“闽江”不远,因此当地有不少人靠着造船揽载客货、来往各省交卸,赚得好些水脚银两。这个行当虽然来钱算快,但本钱却也需要不少,因此大多是些大户人家才有钱造船干这一行当。
而张家几辈人都是靠那艘大船挣钱发家,就连那百亩良田也是祖辈用跑船挣来的银钱置办的。即便到了张光四兄弟这一代,跑船揽载客货也是张家最大的一个进项。
而负责跑船赚钱的是张家老二和老四,老大张光因小时候在四兄弟里头书读得最好,并且年纪轻轻就考过了州试,因此得以不必费心打理家中产业,只要好好的读书给张家考个状元回来就行。
但无奈张光虽然年纪轻轻就考过了州试,但后来却一连考了好几回才考过省试,至于殿试则一次都没通过,至今每每科举开考张光也都还要去考上一回,总想着再往前踏一步、前程从此就不可限量了。
当然,在通过殿试当上官之前,张光还只是个不挣钱、只管花钱,还是四兄弟当中最会花钱的酸秀才……
张家老二、老四则打小性子就十分机灵、但却偏生不爱读书,因此上了几年私塾、识得几个字就不再读书了,早早就接管了家里的产业、在闽江上跑起了船,负责了家里最大的进项。
除去老大、老二和老四,剩下的张家老三性子说起来却有些与众不同―――他明明出生在村里大户,但却既不中意读书也不中意做生意,只中意像农人那般顶着日头在地里种田!
于是张家老二既没随着老大继续读书、将来好走仕途之路,也没随着张家老二、老四去跑船赚钱学点生意经,而是天天夹着一本《齐民要术》往自家田里跑,不但似模似样的指点家里的佃农种田,还经常亲自下田动手,气得马氏一见他往田里跑,回来就定要数落他一顿、骂他是几兄弟里头最没出息的。
这张二性子打小就憨厚、脾气也好,任凭马氏怎么数落他、他也不生气,只不过照样天天都往田里跑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