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张光也就等于把从徐天光那里借来的银子,拿出来补贴卖妾的亏空了。这银子拿出来后,张光身上马上就又没钱了,这一回张光聪明了一些、提前就开始筹划,不让自己待陷入那最悲惨的境地时、再急忙忙的四下求人。
只不过张光一时也想不出什么赚钱的法子来,更何况他也不想费脑子去想,只一心想要再从哪里弄点银钱、撑到家里那几亩良田收成……
因此张光最终只能烦躁的去翻尤氏留下的账目,想看看尤氏以前是如何当家的。这一翻,张光还真是有了意外的收获―――当年张家还富足时,曾有旁支亲戚上门借了两头牛、两辆板车,至今都还未归还!
这件事张光当时也参与了,只不过他早早的就把这件小事给抛到了脑后,眼下是翻了尤氏留下来的、记载着大房一家支出明细的账目,张光才重新记起这件事来,也记起了这件事之所以记在大房的小账册上的原委―――原来当年那位旁支的亲戚上门借牛和车时,三房的马氏死活都不同意借、觉得那牛车定是有借无还!
后来事情闹得有些僵、差一点伤了亲戚间的情分,于是当家的尤氏索性拿出自个儿的体己银子,买了旁支亲戚想借的那两头牛和车,买完再以大房的名义把牛车借给旁支亲戚……尤氏这样处置,最终也算是没伤了彼此的和气,并让那位旁支的亲戚对大房感激不尽。
按理说,当年大房自个儿掏腰包帮了那位旁支亲戚,眼下大房因家道中落、上门把那两头牛讨要回来,这也算是合情合理、不算什么过分的请求。
可问题是当年张光颇不赞成马氏的做法,因此为了表示他的大度、他曾经对那旁支亲戚说了“牛车想借多久就借多久、不用惦记着还”这样的大话。张光当年既当着大家伙儿的面、说出这样的大话来,眼下碍于脸面自是不好上旁支亲戚家讨要牛车了……
要是换做在以前,张光自是不把两头牛和两辆板车放在眼里,可眼下张家大房落到这样的境地,若是能把两头牛和车要回来,那可是能换回不少银钱哩!要知道这牛在乡村可算是稀罕物,也是不少人家做梦都想拥有的劳动力。
于是张光琢磨来琢磨去后,最终虽然还是不能拉下老脸去讨要牛车,但却又把张大郎这个儿子给利用上了―――张光直接把张大郎叫到跟前来,把事情和张大郎一五一十的说了后,就让张大郎上那旁支亲戚家讨要牛车!
张大郎见张光又把这种丢脸的事派给他,脸色当下就变得十分难看,更是一口回绝了张光的要求:“爹,您不是一直教我们做人要言而有信、说话算话吗?您当年既已说出、算是把牛车送给那位远房表叔的话了,现下就不该出尔反尔、言而无信的把物事讨回来!”
――――――――――――――――――6.26第二更奉上――――――――――――――――――――
第九章 琐事一两桩
“你小子懂什么?你可晓得那两头牛能换回多少袋白米?要不是为了不让你们几个孩子不饿肚子,我至于出尔反尔的让你去把物事要回来吗?你这个臭小子越大越不像话了,夫子没教你‘百善孝为先’这句话吗?你一而再、再而三的忤逆父亲的意思,就是不孝!”
张光先是把张大郎痛骂了一顿,骂完直接就把“不孝”这顶大帽子扣到了张大郎身上,让张大郎最终只能怏怏的出了门,垂头丧气的去替张光讨要牛车。
妙儿听到动静悄悄的跟了出去,给她那老实的大哥出了个主意:“大哥,你逛个一圈再回来,和爹说人家不把牛和车还给我们,这不就结了?反正爹肯定拉不下脸亲自去讨要,也不晓得你压根就没上人家家里去讨要过。”
张大郎一听妙儿的提议、顿时双眼一亮:“我们妙儿的鬼主意就是多!大哥这就去了,一会儿就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