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氏可不想妙儿背上什么不好的名声,因此刘婶一提醒、她马上就心领神会的打住到嘴边的话,一面让刘婶把村里福寿双全的老人、高老太请过来,一面让禾花赶紧把铰头需要的物事一一取出来,好趁着大家伙儿还在谈论谁抢到最多红枣的功夫,把妙儿的胎发给铰了。
这一回妙儿倒是没对铰头感到好奇,因为前世她也让奶奶亲自剪落过胎发,心知哪怕是在二十一世纪那个崭新的时代,中国各地也还都保留着在婴孩满月时、替婴儿剪落胎发的习俗。
人们之所以会这样做,乃是信俗婴孩的胎发来自母体、带有“血污”,若未剪落就抱至厅堂,其“秽气”将会触犯祖灵、灶神及其他神明,会对婴孩不利。大人们都希望婴孩能够平平安安、顺顺利利的长大,因此都会在婴孩做满月时替他们剪落胎发、剔除秽气。
不过妙儿很快就发现宋人铰头要比现代人讲究多了,不但动手铰头的高老太是位福寿双全的老人,且尤氏还特意让禾花在一旁摆了几棵葱和一面镜子,以那两件物事寓意妙儿剪落胎发后会更加聪明。
待到真正动手铰头时,那高老太还取了个煮熟去壳的热鸡蛋,煞有介事的在妙儿头上滚转了一圈,滚完才取了一边崭新的剪子剪去妙儿的胎发,嘴里似乎还念着一套铰头专用的词儿。
随后妙儿见尤氏给那高老太的谢礼也是一点都不敢马虎―――除了封了一封大大的红包给她外,尤氏还送了一篮子的红蛋、线面、酥饼并一块上好的布料。
让妙儿感到新奇的是,那剪下来的胎发竟被尤氏小心翼翼的一分为二,一份装在一个小巧的锦囊里、悬挂在妙儿睡的小床上;一份则用红布包好,缝在妙儿平时用的小枕头里。
随后尤氏先抱着妙儿遍谢坐客,随后又将妙儿抱到别人家里走了一遭,此举谓之“移窠”,都是宋人洗儿时必须一一照做的一些规矩。
总之宋人铰头的规矩一点都不少、也丝毫都没有马虎,待全套规矩都做足了,妙儿才得以被抱回屋里。
随后尤氏便忙着招呼亲朋好友入戏吃满月酒,但尤氏自个儿却是没得入席一起吃,只见她招呼亲朋好友入席后,便带着刘婶、禾花又忙了起来,忙着按照风俗习惯给亲邻分送红蛋、红团、红龟糕等物事。一直折腾到傍晚尤氏才得了闲,聚在张家的人也才陆陆续续的散去。
这尤氏忙完后自是第一时间进屋看妙儿,见妙儿正闭着小眼沉睡,才微微的松了口气,随即冲一旁的刘婶说道:“妙儿刚刚被放到盆里时都还好端端的,怎么突然就哭了?莫不是真的冲撞了什么不干净的物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不吉利的事?”
刘婶虽然也是个迷信的人、觉得妙儿洗儿时突然大哭有些不吉利,但她却知道这时不好实话实说让尤氏更加担心,于是她想了想便委婉的说了句:“也可能是被那几个媳妇子给吓哭的,夫人你别担心,四娘是个有福气的人,一定不会遇上什么不吉利的事,一定能平平安安、顺顺利利的长大……”
第七章 一流神棍
刘婶说着顿了顿,才补了句:“要是夫人实在是不放心,明儿不妨把四娘带到山上的道观,请观里老道给四娘算上一卦!要是无事自然最好,要真有什么无妄之灾,夫人也好提前请那老道给个化解的法子,将那无妄之灾给避开,让四娘不用遭罪!”
尤氏听了当下便点头赞同:“你说的有理,明儿我就抱妙儿去那道观找老道算卦!算上一卦我这悬着的心才能放下……”
而躺在床上的妙儿早就被尤氏和刘婶的说话声给吵醒了,听了她们的对话后妙儿才知道今天她那一哭、竟哭出不吉利来了,心里觉得有些哭笑不得的同时,也有了一丝不安和担心―――古人大多十分迷信,“喝符水”、“嚼香灰”在这个朝代更是“包除百邪”的妙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