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算是小有名气,但却还是比不得那从最有名的‘律华社’出来的唱伎,这‘律华社’的名头果然不是吹出来的!”
禾花说到这儿咂了咂嘴,意犹未尽的补了句:“要说这‘律华社’的柳七娘和文三娘,可真不愧是‘律华社’的头牌唱伎!听说对面的梁家前前后后都换了不少唱伎了,但柳七娘和文三娘这对姐妹花,和不同的唱伎斗了三日还依然不落下风!那分本事可真是不容人小瞧了去!”
那禾花一向是个大嘴巴,且喜欢卖弄自己打探来的一些八卦和新鲜事儿,因此妙儿很快就从禾花嘴里得知,原来这些唱伎站街唱曲儿、相互为店铺打擂台,在北宋被称作“走街秀”或“路演”。
这“路演”可以说是北宋的一种商业秀,同现代的推销广告等商业活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而这些“路演”在北宋各地十分盛行,甚至北宋还有专门的机构培养“路演”歌舞人员,时下最知名的培训班就是柳七娘二人出身的“律华社”。而路演的舞蹈人员,最知名的培训机构则是“小女童象生叫声社”。
这些培训机构培训出来的人员名叫“唱伎”,她们那唱曲儿式的叫卖声,一般被称作“叫声”、“吟叫”、“吟哦”或“叫果子”。这些唱伎打小就吊嗓子联唱曲儿,能够出师让人雇请的一般都有几分真本事。
禾花把她所知的、和唱伎有关的八卦都八了一遍后,尤氏也已挑了胭脂桃、凝霜柿子、粉红石榴、蜜林擒、圆眼荔枝等新鲜诱人的果子。尤氏把那几种果子各挑了几个后,便让刘婶拿出自家带出来的蓝底碎花粗布展开兜了,再把银钱把给掌柜的,做完这些主仆几人才出了那李家果子行,继续往长街那最热闹的地方逛去。
妙儿拉着尤氏的手才走了没几步,就看到了一家眼药铺,那家眼药局欢门装饰的十分华丽、缀了不少彩缎,上面还挂着写了对联的长木牌。
妙儿好奇的抬头打量了一眼,见那副对联的题头写着“天下驰名黄龙洞*眼药在此”,左右的联语为“有缘早遇,错过难逢”,“救人疾病,莫大阴功”。
另一块木牌上则写着介绍眼药句的正文,内容大抵是―――“祖传秘授制炼龙砂虎液、八宝紫金锭能治云翳攀睛、老眼昏花、迎风流泪,兼治七十二般眼疾……此药大有功效,非与寻常售者可比,凡赐愿者每瓶大钱十文或纹银一分,不可短价!”
这些店铺的招牌上写的对联、和店铺里卖的各种物事的介绍内容,让妙儿见了觉得十分有趣,于是一路上妙儿也顾不上瞧别的热闹了,而是睁着一双小眼睛一个劲的看各大店铺外挂着的木牌。一些看着新鲜、从木牌上看不出究竟是卖什么物事的店铺,妙儿就会硬缠着、拉着尤氏进去逛一圈,好给自己开开眼界、长长见识。
而尤氏由着妙儿转了一小圈后,很快就干起了正事来―――只见尤氏从袖口里取出了出门前就拟好的采买单子,念了几种物事出来后便让刘婶和禾花一路上把眼睛放亮了、别漏看了卖这些物事的店铺。
――――――――――――――――――――――5.26第一更,晚上8点还有一更――――――――――――――――――――――
小云今天起的真早啊,自我表扬下,嘻嘻!
第五十三章 繁华泉州府
被尤氏牵着的妙儿偷偷的扫了那张采买单子一眼,见上头所列的物事,大多是乡里以及草市不大买得到的物事,且看起来数目不少、得花上不少银钱,于是妙儿心想若是尤氏想省点钱,待会儿少不得得和那些商贩讨价还价一番了。
妙儿的猜测很快就被证实了―――寻到卖采买单上列的物事的铺子后,尤氏挑完便把刘婶和禾花派了出去,让她们扯开嗓门同商贩讨价还价,一定要把价钱压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