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1 / 2)

黄朴笑着颔首:“逊之能这样想,我自欢喜。”

言至此,半是玩笑地将手一伸,道:“我虽不大看新书,只这书在眼前,不拿来瞧上一眼,总是难耐,还要请逊之借我一观,再请您莫要怪我这做先生的‘字纸老饕’才好。”

因酷爱藏书,便有人背地里给黄朴起了个“字纸老饕”的绰号,此际却被他拿来自我解嘲了。

李曜哪里会笑他,连忙双手将薄册捧了过去,口中道:“先生只管拿去瞧。再,听这《清风半月》的名目,想必先生就猜出来这是出自哪一位的手笔了。”

黄朴接书在手,将衣袖细细拭去封皮上的雨滴,随意地道:

“这是自然。徐五郎自讽‘清风不识字,无事乱翻书’,他那清风客的名号亦由此而来。如今又见《清风半月》,这还真真是‘无处不清风’啊。”

此语意味极深,若有朝官在此,定能有所体悟。

只可惜,李曜闻者无心,则黄朴这个说者,自然也就觉得无趣了。

他暗自哂笑了一声,抬手慢慢地翻开书页,便立在那雨中读了起来,李曜站在他身旁,解说地道:

“此册乃徐清风主笔,‘肃论学派’出资而成,乃是一种与官府邸报相类的读物,每半个月就会刊发一册,徐清风称之为‘半月刊’,这也是《清风半月》这名号的由来。”

“有趣,有趣。”黄朴此时已然粗粗翻阅完毕,口中虽说着有趣,然被书册挡住的脸上,却有着与之相反的冷淡乃至阴鸷,甚而还有着一丝悚然。

这《清风半月》,绝非其名目那般风雅闲逸。

正相反,刊中所载之文多犀利,所著之诗亦多刁钻,虽然是肃论学刊,却并不排斥别家学说,凡有观点不同者,皆可于其上发文论战,《清风半月》并不偏向任何一方的观点,似是只是为士子们提供一个各抒己见的地方而已。

而这,正是其险恶之处。

身为读书人,黄朴太知晓文字的力量了。

纸上文字,譬如千军万马,只消运用得当,覆一人、灭一族都是小事,便是城倾国倾,亦未为不可。

而眼前的这册《清风半月》,便让黄朴嗅出了某种危险的味道,亦为他这些日子来的疑惑,找到了答案。

他终是知道,何以肃论学派的领袖人物王炎章都倒了台,可肃论学派却衰而不绝,且还大有死灰复燃之势。

却原来,人家早就有了对策。

此念一生,黄朴只觉后背微寒。

在他的预测中,王炎章一倒,肃论学派就算不散,也必将会沉寂很长一段时间。

而有了这段时间,则内阁乱局便能厘清,黄朴手中棋子亦将逐一就位,其所谋之位亦将如愿达成。

到得彼时,改朝换代,亦非难事。

然而,事情的走向却完全不在黄朴的预期之内。

事实上,从王炎章被弹劾伊始,这所有一切,便时常令创见有种难以掌控之感。

比如,弹劾与反弹劾之间的胶着,便比他预料中的更为激烈。

当然,在朝堂之上,反对王炎章的声音是占了上风的。

却也仅限于朝堂。

士林之中,尤其是在年轻热血的士子中,却有大批为王炎章以及“肃论学派”说话的人。

第333章 揉揉

相较于朝堂动荡的隐晦,这些年轻士子就张扬得多了,他们会以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法子,来表达他们的立场,而这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赤身游街”之事了。

便在七月中旬,十余名士子突然现身闹市,全身赤果,只以一面写着“我以我身鉴天地”的白布遮挡关键部位,在那光天化日之下,堂而皇之地行走于繁华坊市之间,直引来满街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