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的后院也趁着机会跟着重新地整修了一番,柳公是摆弄园子的个中能手,此事便全权拜托了他,柳长青自然是跟在一旁帮忙的。先是休整了后院的围墙,院子中间的花坛重新恢复了本来的样貌,里面姹紫嫣红地开着柳公培育的花儿。
花坛的本来面积就不小,这次更是拉长扩建了一番,在里面那棵杏花树的前面搭起了一个简易的茅草凉亭,亭里一个石桌,四排竹子制成的长凳。花坛前面到墙根一尺处的空地上新挖了一个长方形的池塘,池塘中心叠起了原先围着花坛的乱石,出水面的地方雕了一对石质的鲤鱼,两鱼前后相随,一高一低,正是鱼跃龙门的姿势。
引水之后,池塘里撒了莲种和鱼苗,以后吃鱼再不必偷偷摸摸。池塘的边缘都被木质的矮栅栏圈了起来,免得小梨涡学步的时候大人一个看不住有危险。花坛和池塘的两侧是规整得利利索索的一大一小两块菜畦,小的菜畦那边是因为牛棚和猪圈建在那里。
早令菜畦里的菜下去之后,徐氏从相熟的街坊家里截了根葡萄藤栽了下去,此刻也都钻出了叶子伸出了嫩嫩的触手。
这老宅子翻新,虽然没大修,也花了不少钱,另外有不少邻居乡亲过来帮忙,得招待酒菜。老大张宛知已经十三岁了,已经到了说亲的年纪,因此不大在外人跟前露面,就窝在正屋里全心全意地帮着徐氏照顾小梨涡,做些针线活,当然也已经开始慢慢地绣自己的嫁妆。
给帮工的人做饭的活儿基本就是张宛如和张秋萤在干,主菜多由徐氏上手,姐俩儿打下手顺带学着,一般的家常小炒张宛如来弄,张秋萤也开始拿起了笨重的菜刀,在菜墩儿上切个卤菜拼个冷盘啥的。然后在一次不小心划伤了小指头之后,柳长青就不愿意了,十岁前不许她再拿菜刀,每日里一大早就先过来,该洗的洗,该切的切,全给提前准备好。
这事儿张瑞年和徐氏也都知道,张瑞年起先还有点不乐意,觉得“君子远庖厨”乃是圣人教诲,柳长青和柳公在柳宅相依为命没办法,事事都需要亲力亲为。但是现在说下了张秋萤,就应该慢慢地松了手,不再管这些婆娘们做的事情。然后徐氏这边也应该抓紧教导秋萤,将这些本领都学起来。
徐氏却不这么认为,柳公身体再好也已年迈,驾鹤西游之后,柳长青就完完全全成了张家的孩子,虽然不是上门女婿,实质上就是邻居住着,也相当于差不多了。张家二门如今就小梨涡一个男孩子,人丁单薄了些,有柳长青就近照顾着,相当于多一个弟兄。柳长青越是喜欢秋萤,越是心疼她,徐氏心里就越有谱儿。
最后,徐氏跟张瑞年说道:“长青这孩子,有分寸着呢!每日里早早过来将活儿偷偷干了,有谁知道?对着外人体面知理,回到家里尊老疼妻,这孩子我是越瞧越好!不瞒你说,老早我就看上他了,不过是替咱家二丫头打算的,没想到柳公相中的是咱家三丫头!”
张瑞年想想也是,在家人面前吆五喝六的摆派头,也不是啥好事儿,再说了,秋萤是自己闺女,女婿偷摸心疼她也没啥不好,只要不叫外人看着了,嚼舌头根子说自家闺女没教好,那就没啥问题。想通了之后,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不管了。
且说这头儿张家二门翻修宅子,张家一门那里李氏却不高兴了起来。这些年张家一直是分户不分家地过,地是一起种的,账是一起算的。虽说两家里各自饲养的家畜什么的都算私有财产,但是二门那里也没卖猪仔没卖耕牛的,怎么就有那么多私房钱来翻修宅子了呢!然后越想就越觉得这些年自己没管家没管地,是吃了暗亏了。
这些日子李氏心里头别扭,就也不过去帮忙,推说自己染了暑气浑身无力起不得床。张丰年仍旧没改了老爷派头,虽说拿着手杖隔三差五地来转转,但是既不帮着张罗,更不伸手帮忙。张锦年本来要留下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