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长眸微眯:“哦?”

文天和道:“霍大将军进驻西疆已久,始终未与番兵正面交锋,只是派轻骑兵与敌周旋。驻西大军粮饷开销极大,如今户部愈来愈是吃紧,臣虽在家休养,却是为这个日夜忧虑,食不知味。”

皇帝缓缓道:“战场两军交战,非朝夕之事,不能操之过急,自大将军入驻西疆,捷报不是继而连三而来么?这就是好的开始。至于粮饷么,我大燕物阜民丰,难道还供养不起区区几十万的军队?这点是首辅多虑了。”

“皇上,臣以为,我军从人数上占优势,有霍大将军作主帅,更是士气如虹,正当主动出击,将番兵一举歼灭,使得他们再无喘息反咬的机会。”

皇帝不由得一声轻笑:“首辅,你是进士出身,哪知行军打仗的道理,大将军上奏折说,吐谷浑和吐蕃人久居苦寒贫瘠之地,一个个体魄强健,性格坚韧,十分骁勇,他按兵不动,只派精锐骑兵与之斡旋,只是疲敌之计,待时机成熟,当迎头痛击,永绝后患,使之世世代代臣服于我大燕。”

文天和道:“去年大将军奏称要若要大举进攻,宜待春风回暖,此时又说用疲敌之术,臣虽是文官出身,却深以为如此拖延,将会错失最佳良机。”

皇帝道:“你的意思是大将军故意拖延,贻误战机吗?”

文天和不慌不忙的道:“臣只是说出自己的看法,并非针对大将军。”

皇帝沉默了片刻,道:“大将军深谙用兵之道,如此做自有他的道理,且等着看吧。”

文天和听他语气,知他心里已然动疑,便适时的住了口,只道:“是。”

皇帝面有倦怠之色:“首辅若无别事,就可以退下了。”

“皇上,臣还有一事禀奏。”文天和忙道:“臣之病由来已久,并非大的病症,且现已无碍,臣恳请皇上恩准臣早日归朝,为皇上效犬马之劳。”

皇帝道:“首辅是朕肱股之臣,国之栋梁,身子出不得丁点差错的,若不将病养好,朕怎能安心?依朕看还是在家养着吧,等病好了,再来为朕效力。”

文天和心下虽是失望至极,却也知皇帝既然这么说了,就再无更改余地,只得跪下道:“臣叩谢皇上恩典。”

有内监端上热腾腾的奶茶上来,皇帝瞧了一眼,皱眉道:“换冷的来。”那内监忙又下去,换了一杯温的来,皇帝接过只喝了一口,将手中的茶盏往地上一掼:神色已是大怒:“朕说话你听不懂么?那还要你这样的奴才何用?”

那内监吓得跪伏于地,一声也不敢吭,宫中本有宫中的规矩,如今是春季,按例是不能给皇帝上冷茶的,一旁的赵承恩深知他委屈,却知皇帝一贯喜怒无常,自服用丹药后更变本加厉,正在心下掂量着要不要开口求情,却已听皇帝冷冷的道:“来呀,给朕传杖!”

立即有几名内监进入殿中,为首一个问道:“杖责多少?还请皇上明示。”皇帝轻哼一声,并不作声,那人便不再说,磕了头退下,那内监此时也明白过来,只嘶叫得一声:“皇上饶命!”嘴巴便被什么堵住似的,声音嘎然而止,像条狗一般被拖了出去。

赵承恩心知这内监已无活路,饶他一生什么阵仗都见过,但因为一杯茶,皇帝便这么要了身边服侍多年的人的一条命,仍是让他背脊生寒,他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亲自下去,给皇上端上一杯冷茶来,然后恭恭敬敬侧立一旁。

皇帝喝了几口冷茶,脸色恢复如常,漫不经心的道:“昨日柴彪来见朕,言辞恳切,向朕请辞皇子太傅一职,朕没有准奏,你可知道他这是因为什么原因么?”

柴彪是武状元出身,弓马娴熟,有百步穿杨之神技,现为御林军外卫统领,又兼两位皇子的骑射处师傅。大燕的御林军分内卫和外卫,内卫掌皇宫守卫、稽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