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亏本的机会也是大大的。所以很便宜,要价也就六十文一亩,真是便宜的有点令人发指。谢威和周幸二人主要考虑人力问题,那个连正式名字都没有,只是大家含混叫安平村或者周家村的地头有没有那么多人帮忙采摘啊!?二人商量了一番,决定还是去现场看看比较靠谱。
二人说干就干,因常做生意,谢威早学会了驾车。也不用请车夫,知道[?]车马行租上一辆马车,便可启程回陈留。这样最大的好处便是时间自由,不用老惦记着车夫的饭钱和返程的时间。因好又多和果子铺两边都要打量[打理?]进出货物,跟车马行的老板也挺熟,租到的马车性价比还不错。两个人就这么杀回了陈留。
实地考察是买地很重要的环节。古代水源是个天大的问题,争水械斗这样的事一直到周幸前世都还有。周家所处的村庄是个自然村,必定是依水而居。但是就未必够他们农忙时候使,黄河还时不时来个断流呢。再说谢威又不可能常常守在农村里,没有人监督也略有点麻烦,毕竟周大嫂家自己也有地,肯定照顾自己的地更加精细,这是人之常情。生活这所大学告诉谢威一个道理,人情永远不可能凌驾于人性之上,所以过分寄托给人情,结果必定很惨。这个道理周大嫂都懂,没理由他不懂。所以周大嫂直白的大比例要冬天轮种的产物,谢威也答应的爽快。
田地位置很不错,如果连着山一起买,就有单独的水源山上居然有一处山泉。唯一的缺陷是山泉太小了,枯水期很有可能断流。周幸看来压根不是问题,挖塘蓄水还是能做到的,顺便种荷花养藕养鱼。前提投入可能有点大,但如果能一劳永逸也不错。最妙的是既然有山泉,山上的果子浇灌的工作量可以减轻。这里风景还很好,山下可以修个不错的庭院,搭个漂亮的葡萄架,想来燕绥应该会很喜欢。周幸一眼就看上了!土地面积不宽,她们的经济承受的起,还有人帮忙照看。当然一定要买下,不然谢威的果子铺就很容易被人掐住脖子,无法扩大规模。夫妻两几乎是当场拍板,找了里正做证明,签约!
由此,周幸便由单纯的商人变成了土财主。常言道士农工商,但是“农”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指单纯的农民,而是耕读传家的农场主。像周幸此前的杂货铺老板娘的地位,是无论如何也比周大嫂高的,理由就是有比其有钱。所以当年也不乏有对周幸女伎身份羡慕嫉妒恨者。可见现实生活中,泥腿子的地位还不如女伎呢,要能脱籍,少说也比农民的娃儿嫁得好几倍。穿越这么多年,她终于从最底层的泥腿子,一步一步走到“农民”这个阶层,回头望过,觉得一切受过的苦都值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