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绥反应也够快,马上让厨娘郑娘子做饭团放在大门口出售。饭团有咸味,有些甚至有肉末,根据口味定价钱。因其方便实惠,生意才扭亏为盈。好又多的员工是包一顿饭的,从此以后员工餐也变成饭团。郑娘子不单要做饭团,还得做点心。生意不好,当然放弃了从别处进点心这种事,自家制作可以压低成本打价格战。周幸顺便跟着学基本的点心制作也就需要基本制作了,面对好又多的客户群,太高精尖的根本卖不出去。只能在口味好和价格低之间达到最佳的平衡。怪不得开杂货铺的人并不多,在连包甜味素都买不到的年代,一个单一的铺子就够人操心的了,何况是大卖场?只不过既然已经开始做了,只好硬着头皮做下去。至少要把以后改行的本钱赚回来才行。
经营类的都是后话了,眼前顶顶重要的事是婚礼。三书六礼的程序已经走的差不多,嫁妆单子也在官府备案整一栋房子,虽在郊区,也算普通人家里不错的嫁妆了。此时的嫁妆重衣料家具,然谢威的情况跟半个上门女婿也差不多,这些反而浮云了。何况周幸和燕绥两个现代人,不免被房产泡沫坑过,对房子的执念的确非这个时代的人可比。于是街坊看到了最奇怪的嫁妆,就一栋房子,其余什么都没。所以说现代人穿越就是这点不好,常识严重缺乏。不过周幸嫁人也很怪啊,也不是招女婿,也不像嫁出去。迎亲没法子迎谢威没房子。嫁妆游街更没办法游出嫁和于归在一个地方。真不是一般的囧囧有神。廖云倒是弄了几床新棉被……都不知道该算周幸的嫁妆还是算谢威的嫁妆了。不管了,叫上儿女双全的郑娘子给铺好床,含糊过了算了。
更让大家奇怪的是,以后这好又多怎么称呼啊?一般这个时候,称呼一个地方都是带姓氏的。比如说张家的裁缝铺、李家的绸缎坊。习惯使然,大家肯定要说某家的好又多。现在倒好,统共一家三口,有三个姓。周幸的忽略不计了,大家是称呼陈家的好呢?还是称呼谢家的好呢?都不好称呼,幸亏有个名,所以大家都叫好又多家的。为此街坊又八卦了一回这一家三口的传奇人生,免费替他们家做了一回宣传,可喜可贺。
至于周家,周幸还是决定晾在一边。我们必须相信仇恨这种事是可以积累的,这时候冷着,自家和伯父家的关系还能勉强维持。真要纵容下去,周娘子不会反抗还不会恨么?有这么一个占便宜占到远近驰名的伯父家,小四还要不要找对象啊?这又平添一桩官司,还不如晾着。所以说,一个不好的女人,毁一门三代算轻的!要像廖家嫲嫲,那是连外孙家都被坑了。好在周家没有外孙给周嫲嫲祸害,也算积德了。“聘礼”已经送过一回,然周幸户口本毕竟算在燕绥家,谢威不可能一点表示也没有,可囊中羞涩,只得胡乱凑了些。未婚妻处也要送点礼物,眼珠一转,有了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