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嫂子噎住,“租给你,那我们住哪儿?我家就这一处宅邸,没地方挪去。”
管事笑,“太太尽管放心。我们将军早就考虑到了。给您和老太太在京城里另外租了一处院子,两边租金正好抵消。只需要太太带齐细软家私挪去城里住,就算是帮了我们将军大忙。”
卫嫂子差点晕过去,好容易送走了管事,关起门来和婆婆面面相觑,也不知道天上砸的是哪块馅饼。
羽林将军说的很轻松,用京里的宅院换租她们郊区的宅子,可是会算账的人都知道,这京城的宅子和郊外的宅子能一个价么?
卫家卖了江南几百亩地和祖宅,才在京郊的镇子外买了这么一个三间房的小院儿,可见两地的宅子价格差距有多大。而帝都城里和城外的差距就更大了!一处两间房、不带院落的小宅子,单是租金也要将近四十两银子一年!
因此,有不少重臣的府邸都是皇帝御赐的。否则就凭他们的俸禄想在京城买那么大的宅院,简直就是做梦。有不少官员致仕之后就举家搬走,回老家去住,就是因为帝都消费实在是让人吃不消。
卫家的小宅子和田地如果出租,一年顶多十两银子。可雷宇晨在帝都城里为她们租的宅院,哪怕是在最差的地段,一年也得有五六十两的租金!
将军不让她们补钱,只说换租,实际上等于是将军府花钱,让她们白住到帝都里去。
住到帝都里面的好处就不用说了。日后卫嘉勇上学,可以在家里吃饭睡觉,省下一大笔租房和买饭的开支,也省下一大笔车马费,卫嫂子和卫老太太也能时常照拂上卫嘉勇。
更何况,要见女儿卫嘉宁也方便的多。
她们早就想住到帝都去了,只是财力不足而已。帝都那么繁华,卫家又是江南织造府的绣娘出身,随便做点绣工上的小生意就又是一笔进项。
卫老太太笑开了花,“没有把这等好事往外推的道理,赶紧去答应了他们。咱们在郊外住着,守着这点田地也没什么意思,咱两个女人家种不出什么来,还是搬到帝都里的好。”
卫嫂子还有点犹豫,“可帝都的物价也实在是高……”
卫老太太摇头,“东西是贵,可咱们做点小生意,弄个小铺子,生意也好做不是?何况又能省出来勇哥儿吃用的花销,还能给宁丫头再攒点嫁妆。”
女儿的嫁妆一直是卫嫂子的心头病,便连声答应了将军府的管事。隔天就按手印,弄好了换租的文书。
******
纵然是有心理准备,卫家人还是被城里的宅子给活活吓了一大跳。
宅子挨着将军府,三进的院子!还是临街的!
院子里桂花桃树都排列的很有品味,一错一落,冬日里看不出花朵的成色,但都是成年累月的老树了。院墙用湖青石整整齐齐码着,院外的瓦片居然还是混了琉璃砂的石棉瓦,顶着一沿细细的白雪。
房里的家具都是现成的,新新的榆木,倒把卫家人拖在车后带来的老家具比了个不堪入目。
“这宅子,这宅子……”卫老太太吓得魂不附体,看向儿媳妇,“这宅子,每年没有二百两租不下来吧?”
管事微微笑了,打开院落的门请卫家人入住,“两百两恐怕是不行。我们将军府挨着朱雀大街,是帝都最繁华的一条街,普通的门面也要五百两一年。”
吓!卫老太太张口结舌,差点身子一软摔在地上。
管事微微一笑,把老太太扶起来,“老太太不必顾虑。您就安心住下,这宅子至少能给您住个五六年。您要想做些小生意,或者把宅子隔一隔,租一半儿出去,都没有问题。”
他可不是要吓老太太,说出来不过是要卫家人承将军的情罢了,谁也不是无名无姓做好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