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最近收的BBZL 多是皱纹盘鲍,大了不过四丈,一斤连壳在内二十铜板。稍微价格高些的是吉品鲍,也叫元宝鲍。长得漂亮,有嚼劲,口感上佳,一斤二十五铜板。若是颜色金黄,得有三十铜板。

眼下这黑金鲍鱼,她没有收过,分量也不算轻,她拿了一百个铜板递给赵家媳妇,“先用一百铜板收。料理了,我去镇上问问,若是能换了高价钱,到时候给你补。”

赵家媳妇乐呵呵地伸手接过,连带着其他东西,丈夫这一趟出了渔船和渔网的钱,一趟就挣了三百多个铜板,真是赚大发了。

她拿了红线寄过的铜钱串子,前后数了半天,这才往外走。

丈夫就在坡下等着,见她脸色有喜,心里也高兴。

自打上一次得罪了王二媳妇,没想到每一回再来都被拒了,无奈,他只能将自己的东西混在其他赵家人箩筐里,虽然也能换到钱,但是得分些给别人。

眼看着妻子没被王二媳妇为难,顺利地换到了钱,心里踏实,顺着妻子身后看去,正好同庆脆脆寒冷似冰的目光撞在一块,他忙收起喜气,拉着妻子快些走。

庆母出来倒水看了全乎,瞧着大闺女脸上假冷,笑了笑,“你看把他吓的。得了,回吧。”

庆脆脆冷哼一声,“要不是他家孩子生病,等着钱救命,我才不愿意收呢。”当爹娘的造孽,她不想牵连孩子罢了。

别看赵家在外人眼里红火,那也是有亲族和远亲之分。

像这些远亲,手里地全在长辈手里,下地忙活有他们,一年四季吃大锅饭,到了收成时候卖了钱,也落不到自己手里。

这种同气连枝的活法不是没有好处,灾年的时候大家共出力能扛着活下去。可这十来年风调雨顺,哪一家能没个压箱底的钱,谁能想到赵家人会有小辈生病,主族掏不出钱的事情。

不过是觉得小孩皮实,小灾小病犯不上花钱罢了。

私心里,她早就看不起村里赵家的做派了。

视线放远,瞧着丈夫拉着骡子往回走的身影,三叶子山大王一样,头上戴了一个不伦不类的花环,身边十来个年岁不大的孩子围着又跑又叫。

院里的粽子已经上锅蒸了,鼻息之间都是清甜的米香气。

黄昏之际,照地兄弟两个脸蛋红彤彤的,庆脆脆远远喊了一声。

“三叶子,叫上你哥哥回家吃饭吧。”

36.小门脸和大管事 ? ?

入了夏, 庆脆脆给家里定了计划。

头一件,在镇上的铺子得尽快落定。

第二件,在花溪村的新房子得赶快盖好

第三件, 三叶子得学会一百个大字。

前两件是丈夫和她自己的, 他们当家领门楣过日子,自然不能稀里糊涂得来。

三叶子年岁也大了,虽然人瘦小, 但是三个月好米粮跟上来, 长高一匝,脸蛋上也长肉。整日帮着家里做事, 给送鱼的人写牌子, 跟着庆脆脆学算筹。

闲的时候, 在村里和小孩子们一起BBZL 玩。

听了二嫂子的计划, 三叶子狂点头。

嫂子说了,认得字多了将来自己给村里人写信念信,也能养活自己。自己学得了本事,谁都抢不走。

一家三个都有要做的事情,王二麻子每天拉着骡子办事,先出门去镇上送烟熏过的海货,送完货从镇上买好东西, 若是没耽误时间就去码头走一遭。

码头收鱼的事情现在全由杨狗蛋在做, 他一个人领受不来,庆脆脆另请了花溪村一户老实人家的儿郎相帮。

杨狗蛋机灵,往日收鱼是从一条条船上跑,渐渐做熟悉后, 在码头不远处支起一个小摊,大木牌子一立, 那些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