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从身旁擦肩而过,许是疑惑街口上拦着大活人,路都不顺了,不耐地啧啧一声。
不过看清这挡路人的面目后,眼底闪过亮色。
哟,是个俏媳妇呢。
要照着往日,白秋生必然是要停下来,言语戏耍一番的。没准还能饶个香脸蛋亲亲呢。
可惜今日受了白轻涵的指令,忙着夜里来成事呢。
怀里的千两银票还热乎着呢,白秋生乐呵呵地顺着街走远。
不知自己身后缀了一条小尾巴。
跟着他穿街走巷,看他持着一把扇子潇洒倜傥,最后进了东边的一处小院子。
――
郑大江一天后就将那小院子的事情打听清楚了。
“那一片都是白氏宗族所在,BBZL 住着的人叫白秋生,是白家远了十八道子的表亲,平日游手好闲,并没有什么正经行当做。倒是今早上人跟家里的老娘说要去北边给主族生意押一趟货,约莫着要入了秋才能回来。”
庆脆脆听完,在原处静怔了半晌。
这和上一世的时候一模一样。
那时她被冤枉同外男通奸,数九寒冬跪在院子了,生生冷死了。但是白秋生却毫无大碍,只得了主母白氏的叮嘱往北边避了几月。
原来她躲过了一劫,该发生的事情还是要发生。
也就是说,县太爷的后院昨日同样有无辜女子被冤枉,惨死下场。
多可怜呀。
她心说。
说的是那个不知名姓的女子,又何尝不是在说她自己呢?
这晚,她在灯下犹豫片刻,终还是提了笔,在白纸上写清事情原委。
这封信经由一街边乞儿送到驿站,又以县太爷嫡母娘家的名义送到了东巷院子。
县太爷是庶子,从小对嫡母又尊又怕,纵是当了半辈子的县官,依旧不敢违抗嫡母的指令。
而这位嫡母常年修佛,后院中馈全部交付了白氏。但是却有一个极为忌讳的点,不喜家中沾染人命,觉得罪孽都算在了她早死的儿子身上。
信后续有什么影响,她没有特意打听。
上一辈子的事情若是过分沉溺,毫无益处。
一转眼县里铺子开得红火,再加上张三爷对这处的尊敬,一时风平浪静,安安生生地做起了生意。
天爷像是不喜欢叫人平顺一般,等小两口将铺子里生意照管起来,一路回到新花溪村的时候,一路上遇到都是拱手道喜的人。
庆脆脆一头雾水,问向路边相熟的一妇人,“婶子,这喜从何处来呀?”
妇人看她这般,惊奇道:“王二媳妇还没听说那大事?你家姑奶奶举家从浙州搬回来了。”
姑奶奶?
庆脆脆对这横出来的一道长辈想了半瞬,扭头看身侧,“这难不成说的是早些年远嫁出去的大姑?”
庆家、朱家都没有这号人,那就只能是婆家这边了。
王二麻子回忆道:“我爹在的时候倒是说起过自己有个姐姐,可是比他大十岁。没等我爹长成,便远嫁给浙州一个米商,自此以后很少有消息了。”
一脚进门,两个王就争抢着要回禀。
两人七嘴八舌的,庆脆脆终于听清这位姑奶奶搬回来的前后。
原是那米商趁着今春灾年倒买倒卖粮食,刻意抬高米价,后被浙州知府查明,抄家问斩了。
一府女眷失了财物,又连住着的宅子都被夺走,走投无路下花了银钱,辗转两月终于回了故乡。
回的自然是旧花溪村。
王丰笑得不怀好意,“人送到了,可是没钱结算,王大娘子死活不愿意认亲戚,所以关门闭户。那边村里赖货,便指点老姑奶奶来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