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急着寻其下落,问是老太太还摆着呢,还是交到谁手里去了?鸳鸯就告诉他老太太摆了几天以后厌烦了,给王熙凤了,平儿听到赶紧加以证明。历来都有读者把“腊油”跟“蜡油”划等号,觉得清代庙会就有蜡制的假水果出售,平民百姓用很便宜的价格就可以买到,拿到家里当摆设;以贾府之豪富,怎么会对一个蜡制的佛手模型,那么样地看重?府里古董房管事的觉得找不到是桩大事,日理万机的贾琏更郑重其事地进行查询,是否小题大做?更不明白曹雪芹他写《红楼梦》,写出宝、黛、钗的爱情和婚姻悲剧不就行了吗,怎么还要写这么多的“废话”?看来红学所校注时也是这样,认为什么“腊油冻佛手”啊,就应该是蜡制模型,大笔一挥,径改为“蜡油冻佛手”。哎呀,油冻佛手太重要了,曹雪芹的《红楼梦》这个文本,可是没有废文赘笔的啊!

油冻是一种非常名贵的石料。现在大家吃鲜肉很方便,但是以前没有冰箱,鲜肉很难长期保存,所以多有把鲜肉加工腌制以利保存的,尤其南方各省,腌制的肉多称腊肉,现在也仍然有腌制腊肉,有人嗜好吃腊肉。油冻,就是石料的质感和色泽就和腊肉上面的肥肉部分一样。石头长成那个样子,是非常罕见非常贵重的,再把那个东西雕成一个佛手,叫油冻佛手,年代再久远些,当然就属上乘的古董了。它是书里面一个极其重要的道具。

大家知道,在元春省亲的时候演了四出戏,其中有一出叫做《豪宴》,《豪宴》是一个折子戏,是《一捧雪》里面的一折。“一捧雪”什么意思?就是有一种玉器特别好,捧在手里就跟捧的全是雪一样。这个戏曲讲了这样一件古玩给一个家族带来的一个惨剧。脂砚斋在批语里就很郑重地告诉我们,“《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可见贾府的败落虽然有种种的远因近因,但是其中会牵涉到一件古玩,那这件古玩是什么?从前八十回里检索,它不能是别的,只能是这个油冻佛手,要不怎么七十二回里会那么用力地写到它?

油冻佛手怎么会埋奇祸呢?估计就是在贾母还活着,王夫人也还有充分的活动自由的时候,她们还有机会进宫去给元妃请安,王熙凤就建议她们把这个油冻佛手带去,献给元春。佛手是很吉利的东西,一个人随时手里拿着一个佛手,就等于得到了神佛的长久保佑。当然,这样做是违反宫中规定的。允许你来探视妃嫔只能是女眷来探视,贾政就不行来请安,但是不能够私相传递东西。可是一个油冻佛手,体积也不大,当时贾母王夫人觉得算不了什么,带进去元春握到手中也感到确有安神的功能,没想到就埋下了奇祸。

于是到第九十六回,奇祸就呈现了,回目可能就叫做《潢海铁网山虎兕搏樯林智通寺香魂断》。潢海铁网山是在前八十回里面出现的,就是秦可卿死了,要做棺材,最后薛蟠就推荐了一种,叫做潢海铁网山所出的樯木。在小说最前面写贾雨村他赋闲的时候,游览山林,就发现有一座庙叫智通寺,那么第九十六回很可能把前面这些因素都加以使用,构成了这段故事。我在最早的讲座里,详细讲述过贾元春之死,这里不多重复。只再强调两处细节,一个是皇帝以秋(就是秋天打猎)为名,出征剿除叛逆,贾元春随行,在驻跸地,元春有乞巧的行为,乞巧,一般是阴历七夕,就是七月七晚上进行,方式是把一根针放到水盆里,月光下,通过针在水盆底下的影子,从中来测祸福。元妃省亲时演的四出戏,其中就有《乞巧》,是《长生殿》里面的一折,脂砚斋批语非常明确地说:“《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元妃乞巧时哪里预测得到,没过几时,她就在虎兕相逢时,被皇帝抛出惨死。再一处细节,就是贾元春一路上总握着油冻佛手。在皇帝犹豫要不要献出元春以为缓兵之计时,太监夏守忠向皇帝下谗言,说元妃她手里老抓着一个很有分量的油冻佛手,她因为圣上追究她家,心怀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