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此刻正在南郡筹备和魏收的婚礼吧?不知以她随心所欲的性格,一切会不会如期待般顺利。见过的人事和沿途坎坷带给前桥许多收获,也有不少委屈,每每此时,就更加想念公主府和京都的亲友。
这是归属感吗?她在这异世界,也有眷恋的地方和人了。
2.
晨练完毕,精神百倍,吃完饭后,宅院的门又被敲响。几名男子来访,自称是懂荆语的奉阴婆信徒,听闻有荆人对兴国国教感兴趣,特意来此走访交流。
前桥守株待兔,终于把他们盼来了。那为首者又瘦又高,肩背微微佝偻,得知前桥就是委托人后,他用荆语打了声招呼。
有赖于乡音的好感加持,前桥邀他坐下,微笑赞美道:“你荆语说得不错。”
“我原是走南闯北的生意人,同荆国打交道最多,语言自然说得利落。不知姑娘是荆国哪里人?或许我去过你的家乡。”
前桥道:“我是京都人。”
“京都,那可是个好地方。”男子察觉她的友善,开启了话匣子,“我当初跑油料生意,和京都很多富商甚至权贵打过交道天福街的来诚油铺,是老字号了,你应该听说过吧?那老板娘与我相识多年,每次我去京都,都会同她小聚。”
前桥只是礼貌点头,既没印象也无兴致。那男子又问:“姑娘宅邸在哪条街上?我认识的人很多,没准儿你家附近就有我熟识的掌柜。”
与他初见时印象尚可,可随他没完没了夸耀人脉,前桥的不耐烦也逐渐增加,打断话题道:“我找你来是想了解奉阴婆的神迹,希望你可以为我解惑。”
“没问题,姑娘但说无妨。”
前桥道:“相传奉阴婆的神力可以满足祈愿,十分灵验,若我许下心愿,她能帮我达成吗?“
男子得知她要问的是这件事,点头称是:“奉阴婆确有此本事,但祈求神迹降临有个过程,对于常人来说并不简单。”
“怎么讲?”
男子解释道:“祈愿的本质是交换,想要从神那获得什么,就要相应地付出什么,这和做生意的道理差不多。”
前桥听明白了。所谓交换,对于一般神棍而言,可能是要些好处费,可对于兴国信徒来说,大概是指“献祭”吧。
她曾听说献祭越多,越有可能获得神明青睐和丰厚回报,故而有那痴迷献祭之人,将全部家当甚至亲人性命都赔进去了,只为满足心愿,俨然有往邪教发展的趋势。
“如何与她交换?”前桥佯装无知发问,果然收到意料之中的答复:“献祭。
“献祭是诚意的体现,即你愿意为祈求之事付出多少代价。至于祭品,作为装载诚意之物,是不拘于形式的珍器重宝可以献祭,美食佳肴可以献祭,五谷六畜可以献祭,不过最为灵验的祭品仍是血肉。
“血肉是最接近灵魂之物,也最利于沟通神明。”
前桥沉吟道:“血肉?听闻兴国国祭时常用牺牲,甚至献祭童男童女,原来是血肉更易沟通神明的缘故。”
男子点头道:“正是这样。”
“不知兴国国祭一般会祈祷什么?今年用了什么祭品?”
“我一介平民,无从得知,想来祈祷的内容无非是风调雨顺、人丁兴旺、国泰民安一类吧。”
前桥幽幽道:“看来你们今年国祭的诚意不够,否则也不会有雪灾降临。”
如果真有神明吃下人类祭品,去保佑其他人类幸存,那它也是个偏心眼子的邪神。前桥更倾向于没这回事,一切都是兴国人矇昧的崇拜和创想,雪灾的到来是意外,平复灾情也与神明无关。
可那男子却道:“国祭是一场权衡,如若献祭过少,诚意不足,奉阴婆无法保佑;可若献祭过多,终损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