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只不过是居民们一年压抑的总爆发,即过了年又开始准备新一年的压抑。好又多的商品除了化妆品的柜台,几乎没有快速消费品。衣服当然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锅碗瓢盆更是使不坏――好在这年头有人烧煤,不然一个铁锅等闲就是用七八年,这日子没法过了!损耗率比较大的竹器生意倒也凑活,就是利润太低。总结下来,最好卖的是实物配料和农副产品。最差的就是点心。
燕绥反应也够快,马上让厨娘郑娘子做饭团放在大门口出售。饭团有咸味,有些甚至有肉末,根据口味定价钱。因其方便实惠,生意才扭亏为盈。好又多的员工是包一顿饭的,从此以后员工餐也变成饭团。郑娘子不单要做饭团,还得做点心。生意不好,当然放弃了从别处进点心这种事,自家制作可以压低成本打价格战。周幸顺便跟着学基本的点心制作――也就需要基本制作了,面对好又多的客户群,太高精尖的根本卖不出去。只能在口味好和价格低之间达到最佳的平衡。怪不得开杂货铺的人并不多,在连包甜味素都买不到的年代,一个单一的铺子就够人操心的了,何况是大卖场?只不过既然已经开始做了,只好硬着头皮做下去。至少要把以后改行的本钱赚回来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