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就有多热闹才行。创造话题,嫁衣精致就是首要条件。燕绥已经不指望她全部自己动手,早跟相熟的铺子下了订单。周幸只需做些小件便罢,大大节省了操作时间。
嫁衣什么的都是后话,眼前先顾了中秋节再说吧。既然中秋不能开张,金记中秋当日又放假,周幸便跟燕绥说:“我索性把阿威带去陈留一趟吧。”
周家的事,燕绥也听的七七八八,没理由拦着人家跟血亲走动的道理,嘱咐道:“别的不用带太多,应节的带些,书和纸笔多多带些才是。日后你们也要帮衬的人,既然你家小四是个懂事的,何必请了外人去?日后与你们做个账房也是好的。”
周幸点头应了,又问:“姑姑去玩不?”
燕绥摇头:“我不去,懒坐车。”
“那过节你怎么办呢?”
燕绥笑道:“教坊里的陈娘娘大节下是没空的,然当年一齐表演退下来的老姐妹还有几个在后头住着,我跟她们过去。如今都得闲,也该走动走动。”
周幸不好勉强,横竖她也不想日后成天往陈留跑,大部分时间肯定是呆在东京跟燕绥在一起的,所以来日方长吧。这么一议定,就开始准备回老家的东西。如今她活钱不多,也就意思意思的买了点肉,几个月饼,和一套《齐名要术》。纸笔倒是买的多,就是买了最差的,也不贵。就这么拎着礼物和谢威,跟人拼了一辆车,跑回了家。
有了上一次的经历,周家人见到周幸时就淡定了许多。这次带来的礼物也没有上回的震撼,但女婿还是引起了围观。谢威小时候就营养好,发育的早。如今早窜的比常年吃不饱饭的村民高出一截,据周幸的目测估计接近一米八。可怜的周幸小那么几岁,又卡在青春期这个点上,如今还不到一米六,没少被谢威笑矮子,太苦逼了!
高大魁梧,长相不坏,周家人直接给谢威打了个高分。待知他也会读书识字后,分数已接近满分了。把周成激动的只围着他,一口一句:“姐夫,这个字怎么写?”“姐夫,那个字怎么念?”
谢威想死的心都有,他那笔字也就比周成这种放羊派好点罢了,真要拿出来显摆,至少得被周幸笑话半年!又不能不教,只把谦虚的美德发扬到了十二分,倒也其乐融融。引得周成对其印象更好了,难得遇上个不用眼白看人的城里人啊!不容易,大姐八字还不错!
总的来说,这次会面还是顺利的,周幸表示以后会很少回来,要家人别太惦记。周家人倒可有可无,女人许了人家,有几个能常往娘家走动的?除非是村头嫁到村尾。便是县城里,也不过年节时回去看看,谁也没那么多功夫见天耗在娘家。嫁的更远的,一辈子回不来的都有。如今知道周幸嫁到东京,周家人已经自觉脑补成――如果一年能回来一次就好了的心态了。
周幸为此大大松了口气,毕竟名份上已经是燕绥的养女,燕绥对她也算是尽心尽力,太倾斜这一边不免让燕绥寒心。她也有些为难,周娘子再重男轻女,那不是不一点不疼她的。这个年代女子“于归”是时代规则。但她们那个年代,特别是上海人心中,养儿子才是替别人家养孩子呢。如今见周家人一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的态度,皆大欢喜。
☆、开业
过年,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此时还不□节,而叫元旦[咦,是这样咩,有意思],意为最初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刻。但是不管叫什么,节前的疯狂购物是一样的。按理来讲,趁着元旦前开业当然比中秋好,只不过白白吃几个月老本让周幸有些发慌罢了。
燕绥从上辈子到这辈子,就不知道穷字怎么写。所以衣食住行样样都要超出普通标准线,事实上她也的确有这个能力――就她的积蓄光吃饭穿衣这辈子够使了。连带周幸的生活水准也直线上升。这不是问题,问题是周幸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