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1 / 2)

非是才华横溢者不可得,非是拔尖中的拔尖不可得,非是县令大人在看过第一场的试卷,就断定此人打底也是个秀才起步不可得。

而其中最后这一项最难,因为一般做官都是谨慎为之,文无第一,这是自古老话,什么样的人才能让一县之尊如此断定,若是此人府试院试失利,等于是自打脸,一般人都不敢轻易下这种断定。

当然也有例外,不过极少极少。

“就你?”终于有考生忍不住了,当面讽刺出声。

薛庭儴点点头,不退不让:“就我!”

众人哗然大笑,简直就像看到什么傻子。

薛青山在一旁直想捂脸,不过薛庭儴到底姓薛,没得连累他也丢脸。他忙上前斥了一声道:“庭儴,不可如此妄言。”又对其他人拱了拱手:“小侄儿狂妄,诸位还望莫要见怪,他也是第一次下场。”

众人这才明白,原来是个愣头青啊,怪不得如此狂妄。

转念一想,此人年幼,且还是第一次下场,考不中也是正常,也不知到时候知道自己犯了这种傻,回家会哭成什么样。当即也就没再说什么了,不过眉眼之间鄙夷不屑居多。

就在这时,县衙大门从里面打开了。

因为太突兀,所有人都不禁看去,要知道开门放行得凑足十人才可,难道这么快二牌就出来了?

正想着,却没听到敲锣打鼓声,就见一个衙役急匆匆跑出来。

他一看到薛庭儴,眼睛就是一亮,跑了过来:“薛公子薛公子,还行你没走。”

“不知”

“小的代县尊大人传话,后面几场薛公子不用来了,只待放榜之时来看即可。”

一众人的下巴当即掉了下来。

第76章

作为这次县试的主考,徐县令同时也是判卷人。

他一个人要在短短的一日里判数百张卷子,并要在第二场开考之前放榜,自然要挑灯夜战,彻夜不眠。即是如此也不一定能完成,所以徐县令心里是希望考生越早交卷越好的。

薛庭儴那么早交卷,他也有些诧异,可当接过卷子只是扫了一眼,他就知此人绝不是自暴自弃,胡乱作答一通,才提前交卷。别的不说,只凭这上面端正秀润的字,任是哪个考官也挑不出个错来。

不过即使心中欣赏,徐县令也不会说出来,这是官场大忌。

等薛庭儴离开后,他才定睛去看面前的卷子。看完后,抚掌大赞,只差明说此试卷堪称完美。

其实作为科举的第一步,县试的主考官是非常尴尬的,即能作为堂堂一大县的知县,必然是正经科举出身。论起科举经验,徐县令可谓是极为丰富,什么样的题他出不了,可偏偏他是院、府、县试中,最末一位,出题得是斟酌了再斟酌。

他出的题不能太难,不然后面府试、院试题目容易,不是扫了上峰的面子?也不能太易,这样降低了县试的难度,于己不利。

为了这次县试的题,徐县令可是斟酌了又斟酌,才定下这道正场中最重要的四书题。既不会喧宾夺主,又不会太简单。

因为题目太中庸,就会显得文章不出彩,而要想把一个平庸的题目写得夺人眼球,就需要一定功底了。

徐县令所赞正是这一点,于他来看,这张卷子破题之巧妙,你乍一看去不会觉得惊艳,可细细品过去却发现此题除了这么破,竟没有比此更为合适的方法。

至于另一点,就只有科举经验丰富之人才能看出了。徐县令年逾四十,若论起他的人生经历,只应了一句话,否极泰来。

前三十年他屡试屡落,近四十的人还是‘童生’。童生虽叫老爷,可并不代表童生都是老的,越老的童生越不值钱。可突然他有一天开窍了,一路从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