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2 / 2)

。书写原文的书法作品,已镌刻于中国道教圣地江苏茅山。

20.《屈原译写》

作者对先秦文学评价最高的,一为庄子,二为屈原。屈原《离骚》的今译,近代以来有不少人做过,有的还试着用现代诗体来译,结果都很坎坷。本书的今译在严密考订的基础上,洗淡学术痕迹,用通透的现代散文留住了原作的跨时空诗情。作者在北大授课时曾亲自朗诵这一今译,深受当代青年学生的喜爱。作者对这一今译的自我期许是:“为《离骚》留一个尽可能优美的当代文本。”《离骚》原文多达二千四百余字,历来书法家很少有体力能够一鼓作气地完整书写。本书以行书通贯全文而气韵不散,诚为难得。

21.《苏轼译写》

这是作者对苏轼《赤壁赋》(前、后)的今译和书写。由于苏轼原文的精致波俏,今译也就更像两则超时空的哲理散文。此外,本书又收入两份抄录苏轼名词的书法。

22.《心经译写》

今译《心经》,颇为不易;要让大量普通读者都能畅然读懂,更是艰难。此处今译,是译而不释,只把深奥的佛理渗透在浅显的现代词语中,简洁无缠。释义,可参阅所附《写经修行》一文。作者曾无数次恭录《心经》,并被各地选刻,本书选取了普陀山刻本、宝华山刻本和雅昌刻本三种。其中,作者对宝华山刻本较为满意。普陀山和宝华山都是著名佛教圣地,有缘把手抄的《心经》镌刻于这样的圣地,是一件大事。

23.《捧墨赠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