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1 / 2)

【晚膳时若阿兄写好文?书,你陪我吃苦粥】

白纸黑字推过去, 萧挽风一颔首, 纸张重新压去镇纸下。

谢明裳忍笑。她了解自家阿兄,谢琅称“精通”的事, 哪会需要?等到晚膳。

果然,不出一个时辰, 顾淮敲响书房门?,捧进两本文?书。

“谢大郎君写下一式两份,第一封是?突厥语, 第二封是?译后的文?书, 交予殿下定夺。”

“谢大郎君人还在前院等着。若有?需要?修改之处, 可?即刻改正。”

萧挽风逐字逐句看过,把?汉文?译书扔进火盆, 焚烧干净。

“很好,不必修改。替我转告谢郎,道一声辛苦。”

把?谢琅新写就的突厥文?书递给顾淮, 吩咐下去:“即刻快马出京, 往北急追唐彦真队伍,当面交给他。他知道如?何做。”

顾淮:“喏!”

顾淮收拢文?书,快步走?出。书房恢复了安静。

然而这份安静, 如?今落在谢明裳眼里,变得不再寻常。

看似静谧的秋日下午书房,动荡暗涌,暴风眼正生成。

她站起身,走?去沙盘边,俯视萧挽风插下的四面黑色小旗。

最北面一面小旗,位于呼伦雪山以北,大漠深处的都斤山。

那是?突厥王庭所在。

其余两面小旗,插在朔州北,凉州北,长城在这两处有?豁口。年年修复,年年破坏。

突厥人熟悉这两处的地貌,南下惯常进攻路线。

最后一面小旗,如?今被萧挽风握在手里,落下几个地点,又?拔出。

盯着沙盘,谢明裳脑海里渐渐浮现出北境砂石满地的地貌;以及长城以南,辽阔广袤的中原山陵。

所谓“三路大军南下”的消息即将散布出去。

“若我是?突厥可?汗,当真发兵三路的话……”萧挽风手中的小黑旗依旧落在朔州。

朔州地界曾被突厥人占领十余年。大片山林砍尽,充作?放牧草场,最适合轻骑兵冲锋。

“一路走?凉州,牵制西北军镇兵力;两路走?朔州。”

“一路牵制朔州军镇兵力。一路绕过军镇,疾速南下,直扑京城。”

在谢明裳的注视下,萧挽风握起一把?细沙,沿着长城以南,虚虚地洒下。

千里丘陵地界,以突厥轻骑快马的脚程,四日即可?穿越,直达京城北五十里的渭水北岸。

谢明裳思索着,提笔唰唰地写:【为何突厥人从前不这么做?】

“他们不熟悉中原地貌和气候。也不了解城池兵力分?布。”

如?果说关外戈壁是?突厥人的主场,中原各种古怪地貌,星罗密布的城池和紧咬不放的守军,令他们望而却步。

但这次局面不同。

辽东王主动勾结突厥人。

辽东王的主力被打残,两个儿子斩首于京城闹市,辽东王已陷绝境。穷途末路之人为求翻身,不知会向突厥人出卖什么。

萧挽风拖过一只木椅,让谢明裳坐下。两人并肩坐在沙盘边。四只眼睛齐齐落在直插朔州的第四支黑色小旗上。

萧挽风道:“这是?最坏的推测。突厥人虽然和辽东王勾结,却不见?得会多路发兵。”

毕竟,突厥人少。

多路同时发兵,至少征发十万轻骑,配备二十万匹健马,随军牛羊无数。

对于突厥人来说,意?味着发动多个部落的几乎全部壮年男子参战,只能胜,不能败,失败则伤筋动骨。突厥可?汗不见?得会做。

谢明裳耳听着,坐在沙盘边,反复摆弄着沙盘上的四面小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