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真的不买院子了?”宓凤娘将信将疑,毕竟她活了这么多岁数田价一直维持不变,还没经历过?价格上涨呢。
“乡下有个院子也是我们?家的根。”如今既然有钱了,宓凤娘还是想有个固定的房舍。
叶大富却?很相信女?儿:“盏儿自?带福运财运,好几次发财都是她的主意,这次我也听她的。”
其余兄妹也相信叶盏。宓凤娘便也相信了女?儿,叶家人达成?一致:钱全部?拿来买稻田。
只不过?就?算全部?买田,也不过?能买五十八亩水田。
五十八亩地听着不少,架不住叶家孩子多,分下来一个人只有十亩左右。
这十亩可以求个温饱,但?比起叶家从前地主做派时少了许多。
在村里一般农户四口之家应当有40亩地左右,出产粮食60石。①四人口粮25石,留粮种4石,还有赋税。扣除这些?能余下个10石余粮已经算是老天开?恩。
所以叶家计划购买的这五十八亩地实际算下来一年只能攒个20石余粮。
不过?万事开?头难,有了田垄做依仗后面总能更顺当些?。
聊到这里,叶盏才了解到古代的地主并不是买田就?能高枕无忧赚钱了,还有负重的赋税:什么地税、户税、租、庸、调(后两者?主要?通过?农民自?己织的布、棉、麻等?实现)各种各样。
直到了本朝才好点:先是不用人丁税,所以百姓们?才能随意生养孩子。
第二是不用“庸”制,国家出面募兵制,农民不用去当兵,只要?出钱补上身丁钱米就?行。
百姓只要?付田赋、折纳、支移、交钱等?便可以。
总结来说,就?是本朝的税赋虽然不低,但?比前朝已经好了许多。怪不得历史书上说宋朝是各朝各代中?百姓幸福指数较高的一个朝代。
叶盏不由得感慨:“说不定以后会有一天,老百姓都不需再缴纳赋税了。”
惹得家人取笑:“可是白?日里被鬼上了身,说些?谵妄胡话?。”
有了这些?赋税,叶大富当初卖掉田地的事就?更加合理了。
他心思不在田地上打理不好,佃农又?需要?监督,田地的产出就?不再那么多了,可每年要?缴纳给官府的各项税负都是固定的,说不定一年下来还要?倒欠官府赋税钱。
倒不如一口气买了避到城里去。
城里也有各种杂税,但?是叶大富带着叶家人走赤贫路线啊,
他既没有商铺又?不从事明面上的商业活动,全家在汴京城这座国际都市里做法外之徒,吃点巨兽嘴边的残渣过?活,还免了赋税,不比在乡下更加逍遥自?在?
想明白?了这点之后,亲爹在叶盏心中?就?从一个投机倒把小商贩变成?了大智慧大魄力的生活哲学家。
她给亲爹递了一葫芦水。
商议定了这件事,叶家人便散步去看田地。
金哥儿还记得,指着河边一片稻田:“这就?是当初王家从我们?手里买走的稻田。”
汴京周边有五丈河、金水河、蔡河、汴河四条河流,流经雍丘县的是汴河。叶盏是穿越后看到汴京城外稻田繁盛才知道河南原来是水稻大省,她原先误以为河南属于北方产小麦,实则人家也产水稻。
稻田里水稻正抽条,在阳光下很是精神。
叶大富又?提起一遭:“一百五十两中?有六十两是盏儿的钱,再加上她做菜攒的二十五两银子,一共有八十五两是她的钱,这回买田可要?说好,这些?事她的。”
叶盏执意不要?:“家里为了寻我才散尽家财,要?分这么清的话?就?从当初变卖家产开?始算。”
而且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