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一次,哪怕这一次是诀别。“武国这边的事情本宫已经交由司徒大人全权负责,我能留在唐国的时日不多,能多一日便是一日的。文衣,你好生安排。”
苏文衣劝说未果只得罢休。
第42章 扶摇之能
沈英未进扶摇殿便瞅见一群大臣在里面与沈琰议事,本想赶紧离开错过这躺浑水,但沈琰眼尖瞅见了他,在他欲要离去前把人叫进去。
对沈英的忽然出现,大臣还甚是惊讶,完全不知沈将军已回武国。
如今见沈英,沈琰的脸色自是好不到何处去,只也过了几日,气也消了些许,未有开始时那般偏激了,阴阳着声音问道“沈英坐于裴拓大人身侧。”
“是。”沈英拱手作揖,去了右侧第二位红袍大人裴拓仲身侧,那裴拓仲对沈英身份自然是明了的,也不着半点蛛丝马迹的回礼了一番。
几位看了沈英一眼,自然那司徒却邪没有看他一眼。
“沈英,身为武国战将,孤今日与诸卿有一惑不思得解,你来为孤解说一番?”沈琰道。
沈英拱手道“主君且问。”
沈琰扫视在座六位厚重之臣,目光停留在沈英身上时,灼热而有严厉,饶是沈英都觉似一把利刃架在肩头。“武国有六洲分居西南境地,除却纪宣国,其余五国一直明争暗斗,纷争不断,且有今日霍云特使来申。比尔虬邻居霍云屡闯霍云境地,对边境无辜百姓肆意残杀屠虐,比尔虬自古秉承以和为贵,不动干戈,顾远涉而来请孤出面摆平霍为其讨公道。孤与诸卿为此事未论出究竟,霍特使冥幽且还在驿站等候结果。不知,你有为此有何高见?”
在座六位皆不开口,让这半生戎马的沈英来论政事怕是未有个高明之见,只道是在军事上是个领袖。不过,知其能者淡然处之,不知其者,任性揣之。
“怎么?沈将军不是颇有自己的见解吗?此刻,为何沉默不语,说不出个话来。”沈琰眼色骤降,岂是缓缓可讲的,那日在殿内倔强不肯屈服,说什么“不问后世评说,但求今世无悔”,遇到了这等事情便成了哑巴,吱吱不语。他沈琰一心欲得的天子便是如此个模样,真是伤心透。
稳坐如山的司徒却邪看向斜对面的沈英,他那脸上倒未见有何为难或是惊慌不定,反而是一派从容淡定,自有成竹在胸,便收回视线继续看着案桌上的卷折。
坐于其身侧的裴拓仲轻声道“沈将军莫怕,有何要说的尽管说来,这扶摇殿本是各显身手之地,在座无一有别心者。”
而当事者沈英却不是畏惧什么,只是他暂时不想在沈琰面前露出自己的另一面,看他眼有失落之色,着实有愧于那日之事,只是此事不可退让,也退让不得。又问裴拓仲言,方才道“臣之见解算不上高,仅是臣之用心。”
闻了话,沈琰死寂的眼中方才有些复燃的希望,内心的紧张让他握住案桌上的薰香盏,怕是沈英对政事一窍不通只能领兵打仗,那他多年教诲便是一江东流水,而为之付出年迈之躯的老师更是死不瞑目了。
“霍本属比尔虬一土,起始祖为同父同母亲兄弟,长兄诸葛高志向高远,欲霸比尔虬,名垂千古,反而,其弟诸葛行宽厚仁爱。比尔虬始祖为报国家安度,将王位传让诸葛行,诸葛行仁爱天下,天下民心所向。秤杆失衡,引得诸葛高暴怒带军功之,温顺诸葛行厚爱为名,割北部三分与其兄。二十年,诸葛高无恶不作,屡犯其弟疆图,那比尔虬仁君着实令人齿寒,封其为霍云王,该其封地为霍云独属霍云王。如今,霍云王也是报私仇,证他并非无能,实乃有能却饶恕仁君。不论对错那方,但说两位王侯为政之道。霍云王仁败尽于比尔王,却在二十年内扩大领地,国内百姓富裕,再无反他之声,可谓歌舞升平,一片祥和。比尔王能败尽霍云王,二十年内安于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