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上,用哄孩子般的口气对她说,“今日再忍一忍,日后咱们一起来看花灯,你再不用戴这个闷气玩意。”琉璃知道他是担心万一遇见认识他们的人,会为她惹来闲话,她自己却觉得在这样也挺好,戴着面具她就可以想怎么看他就怎么看他,想怎么笑就怎么笑,不用担心会吓到别人。

裴行俭今夜这样束着发,看着去比平日多了份飒爽英气,笑起来的时候更是整张脸都像会发光,说话走路也比平日轻快了许多,就像变了一个人。他轻车熟路的带着琉璃走遍了东市附近的几个坊,低头告诉她,那座两层的灯楼是谁家的手笔,那个气派的灯棚里坐着谁家的亲朋。两人不知走了多久,在月过中天的时候,过了禇遂良府门前扎的一艘灯船,终于到了平康坊的十字路口。那里竖着一棵足有五六丈高的灯树,十几根树枝伸向四面八方,上面有做得栩栩如生的莲花灯、牡丹灯、龙虎灯、美人灯……四周围得人山人海,听得见树下传来的踏歌之声。

裴行俭低头道,“长安城里要论踏歌,以此处最是热闹,多的时候有几百人一起踏歌,通宵达旦,天明方回。你想进去看看么?”

琉璃听着里面悠扬欢快的歌声,有些悠然神往,只是看着眼前密密麻麻的人头,还是摇头道,“人也太多了些。”

裴行俭抬头往里面看了一眼,不知想起了什么,笑了起来,“早些年,我才进弘文馆时,和同窗们约着到这里来瞧热闹,又想进去,又不愿与人挤,我那时当真是年少轻狂,不假思索便直着嗓子大叫了一声,‘琴音阁的美人出来观灯啦!’好些人哗的一声都往西边的琴音阁跑,我们一下子全钻了进去……”

琉璃想着当年十几岁的裴行俭调皮捣蛋的模样,忍不住也笑了起来。裴行俭瞅着她笑道,“你若想进去,今夜我再叫上这么一嗓子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