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她在拼夕夕上囤的货,买来时只要七块钱一斤,比汴京的糖便宜多了。

铁柱连忙从钱袋数出300文塞给她:“娘,这些您拿着。”

“太多了,你给我180文就够。”

“就300文吧,多的就当我孝敬娘的。”铁柱执意道。

苏合香也没为这点钱坚持,收了下来。

刚想开口教铁柱熬糖色的诀窍,却突然顿住了。

她想起铁柱从未接触过这种精细活,光靠嘴上说,恐怕难以掌握其中火候。

“光说不练假把式,”她对铁柱说道:“你在这儿等着,我去那边给你找个详细的视频来看。”

话音未落,她已匆匆转身进了里屋,眨眼间便消失在房屋里。

不到一盏茶的功夫,她拿着手机风风火火地赶了回来。

“来,你先看这个。”苏合香点开手机里刚下载的视频,画面中一位系着白围裙的大厨正在灶台前娴熟地操作。

铁柱瞪大了眼睛仔细学习着,只见视频里的师傅将冰糖倒入锅中,小火慢熬,待糖粒渐渐融化成琥珀色的糖浆时,画外音详细解说道:“当糖浆表面开始出现鱼眼泡时,就是加水的关键时刻……”

“别光看,”苏合香递给他纸和笔:“把关键步骤记下来,然后上手熬上两锅。”

“好。”

灶房里,铁锅已经烧热。铁柱对照着笔记,小心翼翼地往锅里倒入冰糖。

苏合香站在灶台边鼓励他:“第一锅就当试手,不好也不打紧。”看着这个往日不善言辞的男孩此刻聚精会神的样子,她意识到,铁柱不再是那个需要她事事操心的孩子,而是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男子汉了。

焦糖的甜香渐渐弥漫开来,铁柱沿着锅边‘刺啦’一声倒入一勺子水,这锅糖色就熬好了。

“糖色熬得不错。”她轻声赞许道,声音里带着掩不住的骄傲。

铁柱闻声回头,脸上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

姗姗是个资深汉服爱好者,家境优渥的她经常在各大平台搜罗精品汉服。这天晚上,她正躺在自家别墅的按摩椅上刷视频,突然被大数据推荐的一个名为“绣娘日常”的视频吸引了目光。

视频里,两个女子没有露脸,两人各拿着一个手绷,都在专注地绣着一幅牡丹花。

姗姗一眼就看出右边那个是纯新手。

左边那个是个真把式,那针法、那配色,绝不是普通绣娘能达到的水准。

她立刻点进绣娘的主页,发现她就发了三个视频,店铺里面挂着丝帕、团扇、屏风和两套标价99999元的汉服。

苏合香在网店里挂出那两套汉服时,自己都觉得这价格标得离谱。

衣服她在汴京的绣坊买的时候花了50两白银,就算在汴京,也算是奢侈商品。

50两的银子在华国的物价来说值一万块钱。

一开始苏合香是想标价五万的,但是她又不缺钱,因为华国的钱她用不了那么多。

以她的消费水平来说,卖点丝帕等小件的钱就够她维持家用,能买好多日常用品了,比如拼夕夕十块钱能买100根绣花针。这100根针拿到汴京,最起码能卖到几两银子。

所以衣裳她没想便宜卖,干脆标了个10万,卖不出去就给大妮穿。

“十万一套?”姗姗挑了挑眉,但仔细一看细节图就明白了。袖口、领缘、裙摆都绣满了繁复的花纹,虽然是纯手工的,但是这个绣娘又没名气,单论衣服价值来说,卖不上这个价。

商品描述极其简单,只写了“纯天然蚕丝”和“纯手工制作”,

以她多年玩汉服的经验,如果是货物对版的话,十万虽然价格高点,但是冲着这个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