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6 / 10)

将进酒 说道关逢龙 13701 字 1个月前

有些尴尬,沉吟了阵,说道:“哀家找了个面容酷似唐君明的人,顶替他受刑。”杨忠笑着说道:“原来太后用的是偷梁换柱之计。”

太后愠怒,心下甚恨杨忠说话锐利,面上却不形于色。关逢龙问道:“后来呢?”太后说道:“哀家放出唐君明后,韩氏遂将那奇书献给哀家,但随后哀家即发现,这奇书是用一种业已失传的奇异文字写成,哀家完全不识得,除此以外,书中页数也不连贯,好似已有人将一部书页撕下取走,哀家因此甚怒,当即着人去拿韩氏来问话,却发现韩氏已不知所踪。”关逢龙听得默不作声,沉吟了阵,说道:“这韩氏除了哥哥以外,可有姐妹?”太后说道:“哀家事后传长孙览来问过话,获知韩氏尚有一个胞妹,名字叫做韩长鸾,乃是北齐神武皇的妃子,哀家是以猜测,韩氏与唐君明多半是投奔北齐去了。”杨忠闻言,不禁微微皱眉,说道:“原来是韩长鸾的胞姐。”太后眼波闪动,笑着说道:“听王爷的意思,莫非是认得韩长鸾其人?”杨忠怔了怔,沉吟片刻,笑着说道:“微臣不认得,只是对其人略有耳闻,听闻此人虽然是宫闱内人,但雅擅匈奴兵法,时常领兵出战,堪称巾帼女豪。”太后默不作声,叹了口气,说道:“哀家只要有韩氏姐妹一半胆识气度,都不至于会给阿史那氏一生羞辱。”杨忠沉吟了阵,笑着说道:“太后静练雍容,却也是韩氏姐妹不能比拟的。”太后略微展颜,但眉宇之间,一股抑郁之气,终是不去。

这当口关逢龙立在一旁,默不作声,想这本书既来自韩长鸾的胞姐,多半即与屠卢六年前所说那本韩长鸾手中的《会稽岳命》有莫大干系,说不得即是同一本书,思及屠卢彼时说过的那番话,关逢龙心下微颤,莫名地感到恐惧,但面上却不露声色。

太后又说道:“关先生可还有什么要问的?”关逢龙沉吟片刻,笑着说道:“在下还有最后一个问题,想要请问太后,不知太后是如何知道,在下现时正在找这本书的?”太后苦笑道:“哀家并不知道关先生在找这本书,哀家只是笃定,这本书与关先生有关,是以大胆拿来与关先生交易,如此而已。”关逢龙笑着说道:“太后如何笃定这本书与在下有关的?”太后说道:“关先生你仔细看,这书的中间部分,画有一张你的小像。”

关逢龙急忙打开书,翻至内文中央,果然见着一张小像,形容样貌,依稀正是当年自己模样,眉心之间,还隐约可见那颗朱砂痣,页面左下角处题着落款,书着靖王二字。关逢龙看得轻轻发抖,心下大痛,说不出话来。杨忠凑近身来,细看一眼,笑着说道:“太后你可错了,小像里这男子,眉间有粒朱砂字,关先生可没有。”太后笑着说道:“说不定只是落笔之差,也为可知。”杨忠听得微笑,却见着关逢龙面色如雪,仿佛承受极大痛苦,不由心惊,急忙问道:“关先生,你不舒服么?”

关逢龙心神一震,定了定神,勉强笑着说道:“无事,我很好。”杨忠又细看那小像,问关逢龙道:“这小像旁边题的落款,是什么内容,关先生可认得?”关逢龙只是笑,轻描淡写的说道:“是一个女子的王号。”杨忠问道:“女子的王号?”关逢龙淡淡说道:“是。”杨忠沉吟了阵,待要开口再问,却见关逢龙面容沉静似水,目光悠远清冷,浑身上下,散发一种拒人千里的冷淡气息,不由住口。

两百五十四年时光,如流水一般过去,这漫长岁月里,关逢龙不时都会想起那天的情景。那天,靖王到睹紫宫来找他,问他说,寂寞而执着的喜爱一个人,是甘是苦,是幸是不幸。他笑着说,是愚昧。他犹记得彼时靖王脸上掩饰不住的失望,和眼底几欲滚落的泪水,可是她却笑,说,诚如你所言。

仁粹宫内,寂寂无声,关逢龙沉默伫立,泪盈于睫。

次日的辰时左右,宫中果然传出消息,说天元皇太后阿史那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