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1 / 2)

**

不知不觉,金秋十月来临。

张萍照常去茶馆看人打牌,进门一看,却发现牌友们无心打牌,反而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讨论着什么。

这是怎么了?她心中纳闷,不由跟着凑上前。

一问才知道,李婶买了十万理财产品试水,结果三个月到期,本息按时返还,一点不拖欠。

这下老人们可炸开了锅。

退了休的人,谁手里没点钱?谁不希望购买的理财产品年利率能高一点?

听说李婶的事迹后,大家纷纷把老金围住。

这个问,“理财产品怎么买?靠不靠谱?”

那个道,“这是什么东西?跟我们详细说说呗。”

面对众多求知若渴的目光,老金豪气万丈,坐在中间给大家科普。

张萍在旁边瞧着,见牌都没人打了,一个个拿着小本本记笔记。

一位姓魏的大婶气急,“都不打牌,到茶馆是干什么来了?”

旁边老大爷嘟囔,“牌什么时候打都行。安静点,别吵。”

魏婶气到不想说话。

瞥了眼老金,以及他周围的一圈人,魏婶忍不住提醒,“别忘了老刘、老徐。看上去赚钱的买卖,指不定是给别人送钱去了!”

闻言,好些老人心里一紧。原先发热发涨的头脑,此刻稍稍冷静。

听魏婶这么说,老金登时不乐意了,“我儿子在公司工作,我家也往里面投钱,怎么是骗人的?”

“这钱你不想挣可以,但是没必要拦着别人不让挣!”

接着,他面向众人,正色道,“大家别误会,不是强行推销,就是感兴趣的了解下。至于到底要不要买,自己拿主意。”

闲着也是闲着,就随便听一听好了很多人都抱着类似的念头。

殊不知听完就心动进坑,之后再也爬不出来。

作者有话要说:

随着英国P2P行业的发展,美国P2P也发展起来,整个P2P行业迅速起步。(2006年,美国成立首家P2P平台)

中国的P2P连续暴雷,为什么美国没有P2P暴雷潮?

因为高门槛、高标准的监管。

当P2P机构运用投资人的资金向借款人放贷,被视为证券销售。

向证券交易委员会注册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需要大量的证明文件和相关费用。2008年,美国两大P2P平台之一的Lending Club因为没有满足合规要求,被勒令关门。半年后,根据美国证监会(SEC)的要求进行改造,借了银行牌照、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最终才得以重新开门。

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征信体系。

美国利用FICO评分系统建立个人信用统一量化标准。

FICO模型由五部分组成,包括用户付款记录、信用账户数、信用历史期限、新开账户和已用信用产品,各部分在计算评分中分别占比35%、30%、15%、10%、10%。

美国的P2P投资者会根据FICO信用分数自主选择投资对象,FICO分数等级越高,风险越小同时收益越低,平台对投资活动不进行担保。钱走向很透明,而且项目真实可靠,可以用统一信用分数来衡量。

第四十五章 金融陷阱5

何馨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 每天想的都是如何卖房。当她意识到的时候,p2p已经流行起来,身边好多人都在投。

下午茶时间, 同事们聚在一起小声讨论。

一名戴着眼镜的西装男问, “你买的哪家公司?利率多少?”

旁边马尾辫姑娘回答, “我投的是xx贷。国企单位,曾经上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