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做工种地不积极,天天乱窜打探消息,抓。

投入小黑屋,关几天,再提出来审讯,不能自圆其说,审查不过关的,一律送到深山老林中一处新开的铁矿里,挖矿去。

问出上线下线主子的,视情况而动,或监视,或捉人。

道路崎岖,森林茂密,进去就别想出来,乱世用重典,沈云之下令不放过任何一个有嫌疑的人。

如此下来,流民中九成的探子都被抓干净,同时沈云之用重兵镇守通往悬关的关卡,严加探查,射杀信鸽。

真消息能传出北越的也就少部分,其中沈云之还命人放出了大量的假消息混淆敌人视线。

如今的北越,因为流民的加入,再度掀起了一股热火朝天建设活动。

开荒建设的流民身上也有了起色,不再那么瘦弱呆滞了。

沈云之站在城墙上,看着下方的流民热热闹闹地建房子,铺大道,开荒地,报名参军。

她心里油然升起一股自豪之情,这是我和爹爹数十年的努力,如今终于有了成果,百姓安居乐业,不受流离之苦。

以前的北越地广人稀,百姓如惊弓之鸟,听见北戎南下就举家逃跑躲藏,庄稼常常会干死在地里或被抢走,粮食不够吃,百姓面黄肌瘦,城池一片荒凉。

哪怕是早已心静如水的沈云之也心底止不住不忍。

这是时代的悲哀,是侵略者的残暴才导致的,百姓何错之有,他们不过是这芸芸众生中苦苦挣扎求生的一员。

侵略者何其可恶,忍饥挨饿何其难受,沈云之以前做任务也经历过,只是有系统在,远没有他们这样颠沛流离罢了。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她沈云之即有这个能力,何妨予他们片安居之地。

待到那日天命之子完成她的使命,她也可以功成身退,不负本心。

第11章 | 0011 第11章

京城一片愁云惨淡,就连起义军首领被成功招安,起义军被瓦解,叛军被打得七零八落也不能阻止皇帝的黑脸。

最近上朝,各官员都要互相通个气,以免不知道踩了个什么雷,被皇上发落了。

朝堂上,御史正在皇帝的授意下,对兵部尚书大批特批,把他两个月前偷偷去古玩铺的事翻出来,说他受雅贿。

众大臣一听,这不对,皇上基本不理这事的,都是大理寺查到了上报皇上才会搭理,现在专门说出来,看来是孙岸哪里办差不利了,皇上不好讲,才揪出这么个罪名来。

兵部尚书一声不吭,缩着个头随时准备请罪。皇上铁了心要拿他出气,这也不完全是他的错啊,谁知北越那么会抓人。

新任的户部尚书赵浦顺腰板挺直,面色肃穆。

年纪比我小,人却比我古板,可怜肃王安王一番争斗,惹来皇帝不满,还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谁都没有讨的了好,除了皇上。

兵部尚书心中胆寒,皇上借此发落了两位王爷手下不少人,还把自己的人填补进这些空缺里。

这赵浦顺真是好运,从侍郎到尚书,得皇上信重,一步登天。

听说他与沈涛有姻亲关系,之前还与之交好,自从他老娘是被沈云之气晕了,赵沈两家交恶,这才得了皇上信任。

还真是好运啊!明面上说讨厌沈涛巴结皇上的人那么多,却只有他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思维发散时,上首传来一声怒喝:“孙岸,你可知罪?”

兵部尚书一激灵,立即下跪:“微臣知罪,微臣知罪,皇上饶命,微臣一时糊涂,望皇上开恩。”说罢,痛哭流涕。

跟兵部尚书关系好的同僚想出列求情,被人死死拉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