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着,赵郎中立刻往里喊:“老婆子,把前些天买的新茶拿出来。”
正在屋里补衣服的郎中老伴连忙跑出来。
不但泡了茶,还上了一碟子云片糕。
叶采苹喝了口茶,才说:
“一会他回来,你让他午后到作坊来,我和锦儿带带他。工钱呢,是四十文一天。”
这时代认字读书的人比较少,所以工价比劳力更高些。
赵郎中两口子更开心了,比作坊所有人都高十文钱。那一个月得有一两二钱。
大树镇的账房先生差不多也是这个工钱。
赵郎中很满意,叶采苹临走前,他还抓了一大袋野菊花,让叶采苹拿回家泡茶。
午休之后,作坊开工。
叶采苹带着锦儿和欢儿来到作坊,便见赵凡站在门口,一看到她们便迎了上来。
“采苹姐。”赵凡腼腆地笑了笑。
虽然他跟叶勇一般大,但赵郎中跟叶老头同辈,所以唤叶采苹姐。
“过来。”
几人走进作坊,叶锦儿和叶欢儿便把她们的活计交接给赵凡。
活计不复杂。送料来了,就点数记账,员工领取东西,还有半成品或成品有多少入仓,也得记。最后是出货。
在叶锦儿姐妹的指点下,半天时间,赵凡便熟悉工作流程了。
临着下工,叶采苹说:“每天下工后,就把账本交到我家。”
赵凡说:“交给哪个呢?”
叶采苹想了想:“我在家,就直接给我,我不在,就给小燕。小燕认识吧?”
“认得,那是采苹姐你的姨甥女。”
叶采苹满意一笑。
工作上的事,就专人专办。要是家里人随便都能交,就怕到时账本丢了,这个说给了哪个,哪个说不知道,就麻烦了。
回到家,叶采苹见小燕跟叶老太坐在走廊下择菜。
“小燕,明天开始,晚上作坊下工那个时间,你得在家。每天都会有个小子送账本过来。你接了,放到我的小书房里。”
“好。”
“还有,明天早上,你随我们到县里买东西。”
晚上吃饭时,叶采苹问叶轩:“上课上得如何?”
叶大全夫妇和叶老头等都看着他。
叶轩双眼亮亮的:“有些东西我听得不太懂,但他很厉害。”
叶采苹嘴角抽了抽,这是典型的不明觉厉吗?
叶老头说:“这……咱们找的夫子,是不是太厉害了点,轩儿这种才进门槛的,会不会很吃力?”
叶轩说:“老师说,明天给我换个教案。”
叶轩想起早上上课,沈知晏给他授课时,他这个不懂,那个一头雾水的。
沈知宴那嫌弃的眼神……像极了自己是他带过的最差的一个学生一样。
后来沈知晏换了种说法,他才懂了。
叶采苹道:“不急,他这是在摸你的基础呢。”
叶轩点头:“还有,老师他……很多书。光书房,就有小姑半个院子大,还是三层的。”
叶大全惊道:“小妹光这住人的院子,就有六分地,他光书房就三分地了?这么多书,得多少钱,咋说也得上百两银子。”
叶轩沉默了,这些书全是大家之作,有些还是千金难寻的孤本。
叶采苹笑了笑,默默吃饭不作声。
大家族的资源和底蕴,真是不同凡响。
她真是捡到宝了,直接让叶轩这个十线穷困生享受到了一线最顶级的教育资源。
……
翌日,叶采苹、锦儿姐妹、叶轩、金花银花和小燕,坐着牛车一起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