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有一瞬间的哭笑不得,要是内阁那些大臣们知道自己要来干这活,不知道心里会不会不痛快,可他们本就是他的臣子,替自己做点事情,好像也是可以的。
他准头吩咐吴良辅:“去叫内阁的人来整理奏折。”
他的行动力也太快了。
佟采薇啧啧称奇。
她很不合时宜地想,怎么觉得自己有点祸水的潜质。
主要还是顺治太依着她了,只要是不出格的要求,他基本都会答应嗯,在他的思想里,大约是她让他随意杀人,才算出格。
奏折暂时看不了了,她和父子两个人坐下,商量着该怎么把那些奏折分类。
顺治是个勤勉的皇帝,屋里的那些奏折他基本都已经看过,能大致说出来有哪些,佟采薇为了培养玄烨,让他负责分类,她查漏补缺。
三个人各自拿着一张纸写着自己的结论。
蓝皮的折子先分成有用的和没用的,像是那种每封折子都是请安的,那不好意思了,先给你放没用里头去。
这个没用的分类也不是说就不看了,而是可以选择性地看。
有用的里,分成需要回复和不需要回复的,像是那个金牌销冠的折子,就属于需要回复的,和看不看一样,不需要的可以选择性看。
需要回复的再根据不同的内容分,生活日常的、各地风俗或者情况的,或者是那种能从折子里头看出来点当地情况的。
玄烨看这个分类的时候有点不太懂。
佟采薇就慢慢跟他解释:“各地不同的官员上的奏折里头其实有不同的信息量,譬如前几年山东一带发大水,当地的情况怎么样,每个人的奏折里写得都不同,有些官员想保住自己的政绩,难免要写得歌舞升平一些,有些官员想要朝廷多发赈灾的物资和银子,便会将本来的情况往严重里说,那几封奏折送上来,咱们该听信谁的话呢?”
玄烨恍然大悟:“所以要多看几张奏折,这样咱们才能从里头分析出来情况?”
佟采薇摸摸他的脑袋:“有时候咱们不能太偏听偏信,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那真实的情况又如何呢?若是因此而做错了事,那就不妙了。”
玄烨:“我肯定不会做错事。”
佟采薇心道那可不一定,哪有人不犯错的?别的不说,就他那几个儿子,没有哪一个是省油的灯,将来说不定就因此而产生了什么误会。
她只能道:“话不能说得太早,往后你坐决定之前,一定要记着额娘的话,好不好?”
玄烨乖乖点头了。
顺治从头到尾都没有插话,静静地听着。
她对人情世故总有自己的见解,总是能看得清很多朝堂上的事情,她并不是个居于内宅的女子。
偶尔他也会觉得,她有些脾气和性格很像他的皇额娘,只是比起皇额娘的强势,她要更加温和一些。
倘若她和皇额娘一样强势,只怕玄烨登基以后又会变成他。
幸好不是,幸好不是。
他露出微笑,心想,原来他的人生也没有那么的不幸。
三个人讨论了一会儿,内阁的大臣们就匆匆来了。
接到传令的时候他们都有点懵,本来之前就已经整理过奏折了,怎么这会儿还要整理呢?原来的奏折不都是他们整理的吗?
等到了以后他们才知道,原来是按类别重新整理。
他们到的时候佟采薇已经进内殿了,他们见到的就只有顺治和玄烨。
今天是玄烨第一天接触政事,消息早就传遍了内阁,几个大臣们看见他,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从前皇上从来没说过要整理奏折,如今太子一来,忽然说要整理奏折了,必定是他出的主意。
有心要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