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采薇一直觉得,或许是因为他小时候的那些经历,还有孝庄的长期打压,导致他有一种浓烈的不配得感。

具体表现为不认为那些美好的东西适合自己,不论是爱情,还是物质。

再者说,朝廷的钱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连年都在打仗,军队在外也需要耗费军资,又有各地的灾害,安置流民、赈灾也需要钱。

清朝初期的经济其实并不景气。

否则顺治也不会主动调整田税,鼓励百姓开荒。

但顺治这会儿说:“只是修一座园子,也不是平地而起,修葺一下罢了,这点钱我还是出得起的。”

主要是他也觉得宫里热得慌。

明朝后期在后世被称为小冰河世纪,温度要比这个时候冷一些。

说着话,两个人上了船。

船分两层,上层有大片露天的甲板,甲板上摆了一些吃食。

以前顺治从来不会关心这些,但和佟采薇呆久了,也习惯性地注意起日常起居来。

他一看摆的点心就知道是御膳房的手艺,而且还是佟采薇常用的那个厨子。

顺治忍不住笑:“你这是把御膳房的厨子也喊出宫来了?”

佟采薇也笑:“吃来吃去还是习惯了他的手艺。”

很奇怪,明明才进宫的时候她根本吃不惯宫里御膳房的手艺,嫌弃他们羊肉做得太腥,嫌弃他们菜做得太油太烂糊,日子长了,竟然也慢慢习惯了。

就像她习惯了顺治的存在一样。

甲板上还放了一架琵琶。

顺治一眼就看见了,但是他故意没说,顾左右而言他。

佟采薇见他不问,自己也不主动提。

憋了好一会儿,顺治憋不住了:“你还会弹琵琶?”

他只知道佟采薇会画画。

佟采薇就点头:“会呀。”

她琴棋书画都学了一点,只是先生说她其他几样学得都太死板,只知其形,不知其意。

换句话说,她的琵琶弹得很熟练,能入耳,但也仅仅如此罢了,落在真正爱琵琶之人的耳朵里,不亚于噪音。

“教我琴艺的先生后来不堪其扰,辞职不干了。”说起这事儿的时候,佟采薇有点疑惑,“我没觉得我琵琶弹得不好啊。”

顺治倒是能理解。

有点像是话不投机半句多,先生是爱琴之人,能完整教完她琵琶技艺已经是相当“忍辱负重”了。

但他没有打击佟采薇:“要不你弹弹,让我也听一听?”

佟采薇摆了琵琶出来,就是要弹给他听的。

她把琵琶往怀里一抱,拨动琴弦。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顺治读过《诗经》,一下子就反应过来,这是《诗经·采薇》的节选,但佟采薇唱出口的只有这四句,反反复复,曲调也是他没有听过的。

《诗经·采薇》吗?

她的名字里也有采薇两个字。

采薇这首小诗其实写的是战士渴望归家。

顺治等她弹完,才评价了一下:“我觉得你先生评价的不对,这首小调挺好的。”

佟采薇就笑:“先生也说了,所有的琵琶调里,我只有这一首弹得最好。”

用先生的话说,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名字一样,她这首琵琶是她弹得唯一有感情的,且因为琵琶调比较新颖,她先生没听过,所以在她先生那里“可堪入耳”。

但佟采薇也时常怀疑她先生是不是因此才觉得挫败。

不过这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这首小调也不是她自己编的,而是现代那个歌舞剧《孔子》的选段,她偶然听了一回,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