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一时又有了些说不出的苦涩:宗房四叔再怎么可恶,那也是一条人命。自己居然说话间就下了这样的决心,以一条性命的存亡作为筹码,来换取局面的翻覆,而这一切来得这样突然,几乎没有留给她一点挣扎准备的时间。

更可畏者,即使话说出口,善桐也并没有一丝触动,在这一刻,她居然心若铁石,甚至颇有几分淡漠。

#

时序很快就进了六月,夏收的日子到了。村子里更忙了起来:今年收成这样不好,除了杨家村还维持着正常的生活秩序,大部分田地都已经抛荒,如今到了夏收的关口,任何一个村人的心都绷紧了。

怕的还不是一般的蟊贼……

前线交战,许家、桂家都是各有胜负,宝鸡身在西安之前,也算是腹地中的腹地了。倒还不至于被北戎破关而入,但前线附近的边民已经饱受滋扰,纷纷承受不住,往回涌入宝鸡一带。他们带来了新鲜的消息就连往日里聚啸山林的绿林好汉,也都饿了半年多的肚子了。有一大绺胡子也正在定西一带汇聚,虽说畏惧官兵,未必会在当地劫掠,但宝鸡的杨家村、天水的桂家、慕容家,无疑都是他们眼中的肥肉。

借着这股人人自危的势头,村兵再度扩招,温老三也不知道走了什么门路,竟真的混进了村兵中当了个小小的头目。顿时也能吃饱肚子,偶然还可以带上几个馒头回家给侄子们填肚子。

老七房的日子稍微滋润了一丁点儿,可别人家的日子就不好过了,村子里陆陆续续又有数个老弱撒了手,一半是饿死,一半是病死,满村里开始担心的是族库里到底还有多少粮食都说小五房其实也没有多少粮了,他们的存粮,已经全为宗房补了族库的空缺。

这谣言传得是有鼻子有眼,连时间都丝丝入扣对得上的,传了数日便沸沸扬扬的,一时间和瘟疫疑云真是并驾齐驱。宗房的反应就要比瘟疫之说传得沸沸扬扬的时候,要来得迅捷得多了,不到两天就召集村里耆宿开了一个小会,会上着重就说了两点:第一,这族库空虚一说,纯属子虚乌有,第二,小五房一条巷子去了两个人,那不过是没有扛过这艰难的年候,瘟疫、缺粮这样惑乱人心的谣言,再有听说传话的,直接就撵出去不准再进村里居住。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也难于防川,可在这非常时刻,小五房和宗房一旦联手,几乎就是握住了村兵和粮食两大命脉,要赶走一两个出头椽子,赶走也就赶走了。族人们顿时噤声,又过了十多天,因夏收实在是忙碌,已经进入晒场的最后阶段,村子里的闲话倒也就淡了下来。似乎这一场风波,还未闹到最差的地步,也不用出人命,就已经可以平息。

温老三却似乎不这样想,六月底一天,太阳都快落山时,他便神色阴沉地登了小五房的院门。

84、风雨

小五房和老七房虽然暗地里联手了一次,但这件事并不太正大光明,也就是那天善桐乘着中午人少,自己又是个孩子,轻轻巧巧地往老七房院子里走了一次。之后两边行事,多半都出于无声的默契,温老三这样面色凝重登门而来,倒是让家里人都吃了一惊。榆哥和梧哥正好刚下学回来吃饭,一听他来,两个孩子就直冲出去,王氏哭笑不得,连着几声将两个儿子喊回了身边,榆哥犹道,“娘娘,他就是来找麻烦的!”

三老爷和四老爷就要从容得多了:他们到底也影影绰绰地听说了老太太和老七房之间的那点勾当,两人得了母亲的眼色,便鱼贯出了屋,站在院子里略带戒备地瞟着温老三,又抬高了声音道,“三侄子,无事不登三宝殿,你这是来找谁有事?”

杨善温瞥了院外一眼,见这一条巷子几家都有人远远地站在门外指指点点,他心知肚明,这话是说给这些人听的,自然不会往心里去,随意应付了几句,就拉着四老爷,“心里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