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琦玉也被惊动不过,她侧耳细听了片刻,却又放松下来,笑着对善桐道,“不要紧,恐怕是表哥练武,又无意间伤到了陪练的兵士。”
几年不见,卫麒山功夫居然到了这样高深的境界,无意间就能把人伤出这么大的动静。善桐也吓了好大一跳,见琦玉神色宁静若无其事,便知道这是卫家常事想到她几年前居然还和这么一个凶星起过冲突,小姑娘倒不禁有些后怕起来,喃喃道,“难怪说,江湖走老,胆子越小,我的胆子也真是越来越小了。”
过了一会,卫太太便派人来请两个小姑娘出去喝茶,当着女儿家的面,太太们自然是不动声色,言笑晏晏。善桐留心揣度母亲神色,见王氏神色宁静笃定,便先放下心来,倒是卫太太似乎有些心事,话也不多,同她素来爽快健谈的形象,差别颇大。
“这门亲事,按理可没有什么为难的地方。”回家的路上,善桐就和母亲嘀咕,“要是能成,怎么说也都是两好合一好的美事,怎么我看着卫伯母却像是不大开心,连话都少了?”
王氏扫了善桐一眼,唇边不禁挂上了一丝骄傲的笑意,她抚了抚女儿顺滑的鬓角,轻声道。“你卫伯母对这门亲事,是没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也答应下来,会写信给琦玉父亲提亲。她所虑者,倒是结了这门亲事,恐怕就不好说你做媳妇儿了。”
142、过继
牛家老家还在河南一带,送信回去需时日久。榆哥虽然着急,但这种事一旦开口,男方就只有等着女方回音,断断没有开口催问的道理。善桐在城里又住了小半个月,也没等到卫太太的回信,便不得不带着父亲给老太太的亲笔书信,先回了村里。
因西安毕竟离得近,二老爷三不五时就派人回家送东送西的,音信也传得勤快,这次回来,老太太也不过是问了几句孙辈们安好,便让善桐回去休息了。倒是大太太忙完了家务,又把善桐叫到身边,问了几句善檀、善榕的近况,便道,“你看你哥哥姐姐在西安城内不曾偷懒吧?可别仗着你父亲母亲心慈手软的,就自己也放松起来。善桃如今一天做多少针线?”
事实上善桃到了西安以后,因为王氏对女孩们教养得显然没有大太太严格,的确疏懒了一些,从前每天必要做两个时辰针线的,现在能有一个时辰在针线架子前坐着也就差不多了。善桐转了转眼珠子,便避重就轻地道,“这我就不知道了,到西安之后,舅舅那边不说,还有好些朋友都是小时候认识的,这么一走动,倒是很少在家呆着。也没能和姐姐多相处些时候。”
把善桃脱出来了倒好,可她自己就倒了霉了,被大太太数落了两句,“怎么能光顾着玩耍,就不做功课了?女儿家这样轻浮可不是好事”要不是老太太遣人来问,“大太太又在数落三姑娘呢?她才回来,也让她好生回去休息休息再教她吧。”恐怕善桐回来第一天就要吃大伯母的亏了。
有这么个方方正正,一点情面不留的模范主母坐镇,小五房的家风不用说那是严正了许多。丫鬟们行动也都有了分寸不说,就是那些个老资格的婆子,怕大太太比怕老虎更甚。就是三太太、四太太,进出内院时行动都多带了几分小心。三太太年前小产了,心绪不佳,老太太打发三老爷跟她回娘家去小住,四太太呢,没事就更不敢到前院来和大太太在一块了。四老爷便成为大太太盯防重点,没事出门闲逛吃酒,凡是被大太太听说,就要正色和他讲起大道理来,因此这一向也不敢随意出门。偌大个小五房,成天都是安安静静的,老太太是又高兴又不高兴:虽然大太太所作所为,没有一点能挑剔的地方,大家大族,的确是理应如此。但话说回来,有什么样的人家真个是活成这样,那也实在是没有一点乐趣了。尤其她人老了又爱热闹,善桐在的时候还好,善桐一走,小五房小辈没人在家了,便常常把善喜接来说话。今儿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