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8章(1 / 2)

“李幼宜。”赵砚书眼前一亮,“天授九年的榜眼,怪不得如此熟悉,当真是好名字。”

“自朝廷开始对关中武将施压,群臣的声音便也逐渐一致,你一个新上任的司谏却说出了不一样的话。”赵砚书看着她又道。

“说话的大多都是文官,国朝的文武向来势如水火,尤其是陛下即位之初,武将的地位超过了文官,文官遭到打压,自然心有不甘,如今有了机会,便想要扭转这个局面,下官是新人,不懂党争,只知道燕王的忠心。”李幼宜低头回道。

“哦?”赵砚书好奇了起来。

“下官是金陵人,曾亲眼目睹燕王破齐,率军入建康,那是何等的英雄气概,而那个时候,今上便已在燕王身侧,下官想,这份情谊,应比权重。”李幼宜解释道,“或许在燕王心里,谋得权力,夺取天下的真正原因,是陛下。”

听得李幼宜的话,赵砚书回头看了一眼朝堂,“国朝能走到今天,全靠君臣之间远在权力之上的信任,这是世间,最为难能可贵的。”

※ ※ ※ ※ ※ ※ ※ ※

天授十年八月,桓冲谋反失败,死于乱兵之中,皇帝下令,将所有叛贼的头颅悬于长安城下,警示地方诸将。

桓冲之事,传到河西,燕王萧怀玉虽痛心,却并未响应桓冲的起兵,得知朝廷疑心,于是孤身入长安。

“驾!”

萧怀玉骑着青骢来到长安城下,至城门前停下了脚步,她抬起头,看着城楼上悬挂的头颅,双目凝神了许久。

这些人,大多都是当初跟随自己入关的将领,一生征战,不过十年荣华,最后却死在了贪欲之上。

“驾。”

两仪殿

燕王孤身入京,这一表忠心之举,引起了朝野上下的议论。

皇帝在内朝两仪殿召见了燕王,“宣,燕王入殿觐见。”

这一次入殿,萧怀玉将腰间的佩剑解去,又脱了朝靴方才入殿。

剑履上殿,这是皇帝当初赐给她别于群臣的殊荣,也是至今以来第一位得到这个荣誉的臣子。

“罪臣萧怀玉,拜见皇帝陛下。”萧怀玉走到大殿中央行了跪拜之礼,并将自己的兵符交出。

“燕王击退突厥是功,何罪之有?”李瑾看着行跪拜大礼的萧怀玉问道。

“桓冲、崔荣等人,原是臣的部将。”萧怀玉回道,“是臣没有管教与约束好他们,以至于他们因功而生娇纵,不服管束,酿成大祸。”

“虽说他们都是你的麾下,但也是楚国的臣子,自天下大定,你独自镇守河西,又怎能管束得了他们。”李瑾说道。

“河西屯于丰州五原的兵马是为抵御北方的突厥,如今突厥臣服,臣请愿陛下收归兵符,赐臣还乡。”萧怀玉再次叩首道。

听到萧怀玉的话,李瑾沉下了脸色,但依旧好言相劝,“桓冲的叛乱已解,这些事与你没有任何关系,你只身来到长安,足可见心诚,朕也从来没有质疑过你,为何还要提起兵符之事。”

“臣之愿,不在公,而在私,臣这些年南征北战,落下不少隐疾,至中年,越发力不从心,恐难以胜任…”

“北退突厥,是你领的兵,是你杀的敌,而你现在却告诉我,难以胜任,这才过去多久。”李瑾有些生气。

萧怀玉抬起头,红着眼眶道:“陛下就当是臣,想回家了。”

李瑾瞬间愣住,“萧怀玉,你知不知道你在说什么?”她甚至不再以君臣相称,而是直呼其名,“你难道…”从愤怒到哽咽,“要弃我而去吗?”

“天下已定,无论是在军还是在政,陛下的地位已无人可撼动,也就不再需要臣…”

“那是你以为的!”李瑾打断道,“是因为我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