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章(1 / 2)

而新任的中书侍郎贺昭文却是以连续两年吏部考功第一,由六曹侍郎调任中书侍郎,由于中书令未置,贺昭文遂成为了中书省实际的宰相。

见争论不休,而平阳公主又有意袒护武安侯,贺文昭便从首座中起身,走到大殿中央持笏而拜。

“自公主开始整顿地方,存要去闲,并小为大,撤去诸郡后,地方权力逐渐收归中央,诸州刺史统辖本州,以佐官约束,定时入京述职,短短半年时间,楚国上下吏治清明。”

“武安侯之功,东平齐,北定燕,可载史册,无人不称颂,然为人臣,辅君建业,此乃臣之义。”

“公主赐以外姓臣子行使亲王之权,又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此等殊荣,乃君之仁。”

“君王信任臣子,不疑心猜忌,臣子忠于君王,时刻反省,约束自己,治国辅政,君臣一心,天下方能安定,海晏河清。”

“自大楚一统,朝廷改制以来,边将莫不遵守,独武安侯异,倚重兵于边。”

“此非忠臣所为也。”

“武安侯若当真忠君,便该遵守朝廷改制,丰州虽为边陲,但河西诸州同守,何须十万兵众。”

“武安侯拥兵自重,忠心何在?”

中书侍郎贺昭文的言论,并非是在劝阻平阳公主收归武安侯的权力,而是以臣子忠君的角度来逼迫武安侯主动弃权。

不管争辩得有多难听,萧怀玉自始至终都没有说过一句话。

她虽坐在武官之首,但朔望大朝与常朝,若非必要,她几乎不会开口。

贺昭文以臣子的忠心相逼,短短几句话,便让整个殿廷都安静了下来。

“贺相如此直言,当真不怕激怒武安侯,没有异心,也被逼得起了异心,从而起兵造反吗?”也有不少人惊恐的小声议论着。

“不知道武安侯会如何作答,忠逆二字,稍有不慎便会引来杀身之祸。”

“这可是直接跳过了试探,武安侯若要交权,怎会等到今日。”

听着中书侍郎的逼迫,萧怀玉突然想起了前阵子萧鸢鸢的那番话。

群臣之所以步步紧逼她这个边将,真正的原因并不是她手中的权力过重,而是她一直在背后扶持与支撑平阳公主掌政。

于是对于中书侍郎的逼迫,萧怀玉选择了忽视,并装作不知情。

直至身侧有人提醒,“武安侯。”

“贺相在问您话呢。”

萧怀玉这才反应过来,就像刚从睡梦中醒来一般,惊讶的问道:“在说我吗?”

“都怪中书侍郎的话太长了,听得我都要睡着了。”萧怀玉又伸了伸懒腰道。

贺昭文听后,满脸的尴尬,“武安侯,承明殿前失仪,这是大不敬。”

萧怀玉瞬间冷下了脸色,并从座上起身,“我是个粗人,听不懂中书侍郎的漂亮话,中书侍郎有什么想说的,不如直接一点好了。”

她握着腰间的剑,昂首挺胸的走上前,这位久经沙场的武将,身上充满了肃杀之气,“或者,用我们军中的方式,我不喜欢这样弯弯绕绕。”

群臣被武安侯的气势所吓,殿中彻底安静了下来,贺昭文有些难堪,作为宰相,这也是第一次有人敢在朝堂上如此与他说话。

“萧怀玉…”

“请称武安侯!”萧怀玉大声呵道,声音振聋发聩。

就连几个宰相也都被惊到了,紧接着,萧怀玉又目瞪着贺昭文,“国难之际,汝在何处,可曾为国,为君,举剑杀敌?论功,恐怕你整个中书省加起来,还没有我一人之多,楚国垂危之际,天子尚且西逃,是我举兵救国,齐燕的战场上,汝,可曾流过一滴血汗?”

“一个在战乱中只会退逃的儒生,有什么资格在我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