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日,天刚刚亮,一道西北的军报传至楚京,差点让刚刚醒来的楚皇晕了过去。
“东境战事刚停,如今西北又犯,是上天在惩罚楚国吗?”楚皇愤怒道。
“陛下,眼下当务之急是平息西北战事。”宦官从旁说道。
楚皇挥了挥手,“召集众臣议事。”
大殿内,群臣们议论纷纷,有文臣指责郑珩轻敌而致战败,也有畏惧外戚权重而说情者。
“西北战事惨烈,若不加快速度增援,恐战火弥漫至整个西北。”
百官惊惧,纷纷上奏请求增援,楚皇自然也知道情况紧急,然而频繁的战争,早已经让国家不堪重负,而且大将军陈文泰已经回到了东境,萧世隆守北方,韩修守京畿,且已多年未上战场,朝中已无大将可用。
“东境战事停歇未久,如今西北又不容乐观,纵然朝廷能够调拨兵马与粮草,又有何人统领。”楚皇焦急的问道众臣。
“能领军的将领,朝中并不缺,但要善战并能一举击溃胡人的,恐怕找不出几个。”有官员叹息道,“以朝廷目前的情况,再无法支撑持久的战争,也承担不起战败的后果。”
“楚国的西北乃是燕国的西边,燕国没有动静吗?”有大臣问道掌管邦交的鸿胪寺。
鸿胪寺卿摇了摇头,“三国盟约只为停战而存,各国在背地里都在盘算他国,燕国因柔然而重创,不会出兵援救西边。”
“胡人南下,汉室衰微,唇亡齿寒的道理,难道他们不懂吗?”皇帝挑眉道。
“陛下,燕国皇室,本就不是汉人,他们与塞外诸胡才是一家。”有大臣提醒道。
就在君臣犯难之际,一名官员站了出来,“陛下,臣记得,还有一个边将如今在京。”
“谁?”皇帝问道。
“曾受陛下亲自褒奖,在东境立下奇功,柱国大将军的麾下武将,校尉萧怀玉。”那官员拿着笏板抬头奏道。
然而很快就迎来了反对的声音,“一个刚进入军营不满二载的十几岁少年,岂能担当如此大任。”
“胡人野蛮,可不比齐人,那少年小将一无声望二无资历,此战乃系国家存亡,岂能轻易委任于一少儿。”
“听说还是田舍出身,大字不识几个,这样的人,怎能做将军独当一面,带兵出征呢。”
尽管萧怀玉在此前立下了功勋,也受到了皇帝的嘉奖,但由于年轻以及出身低微而受到百官的轻视与不信任。
议论的官员中,受到授意的几人突然站出来替萧怀玉说话道:“陛下在端午宴之上亲自试了萧怀玉的本事,诸位大臣也有目共睹,就连朝中几个有威望的老将军都赞口不绝,更何况他是曾上过战场的边军,短短半年时间,由一个步卒拜为校尉,这难道不足以证明能力吗。”
“胡人的确野蛮凶残,然而齐人在金州的卑鄙手段,又何逊色于胡人呢。”
“汉代有霍去病十七岁一战封侯,十九岁受封大将军,二十一岁封狼居胥,难道我楚国就不能有这样的天纵之才?”
“陛下雄才大略,如武帝一般英武,这个萧怀玉,极有可能成为当朝霍去病,为陛下扫平众乱。”
这一番说辞让大臣们哑口无言,随后便有一些武官站出来支持。
楚皇犹豫不决的看了一眼太尉,“曹卿。”
陈文泰曾向曹太尉力荐过萧怀玉,况且这个新晋的小将,还不属于任何一方势力,曹太尉遂向皇帝点了点头。
“好。”皇帝拍着御座的扶手说道。
章华宫
本要赶赴东境,却在临行前接到了出征西北的命令,这让萧怀玉十分吃惊,于是只身来到了章华宫。
“帅军前往西北迎战诸胡,这是公主的意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