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耽搁,宜都公主都已经三十多岁了。
近来他听说宜都公主结交了许多朝廷官员,若是从前,他必定会严厉斥责,然而想?到她或许是为了太子这?么干的,就又沉默下来。
皇帝让宜都公主避让,安抚完惶惑不安的太子后,他又单独召见了宜都公主,想?通过她让太子安心。
第二年正月,皇帝病情加重,二十天后驾崩。
由于太子也病得下不来床,竟无法进宫,直到朝臣将他迎进宫继承皇位。
而太子登基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依宜都公主的建议,给张棹歌加官左神策军大将军。
神策军是中央禁军,统兵十五万,不过被皇帝改革,由神策军左右两?厢分成?了左、右中护军,负责宿卫皇宫、京城以?及外镇。
大将军统领兵权,具有调兵的职权,驻扎在外镇的神策军则由行营节度使统率。
不过,皇帝在两?军中增设了中尉一官,由宦官担任皇帝怕大将军兵权太甚,容易谋朝篡位,特设中尉制衡大将军,又有监军为皇帝的耳目,代为监视神策军将领。
之所以?要把张棹歌调回来,是因为新?帝准备进行改革,宜都公主劝他说,他的改革势必会引起守旧势力的反对,因此必须要有一个信得过的心腹领兵权,护卫宫城。
新?帝觉得有道理,纵观朝中那么多武将,似乎只有张棹歌相?对佛系,而能力又强,有她坐镇,藩镇必然不敢轻举妄动。
果不其然,新?帝和?改革派才?刚开始改革,就引起了剧烈的反响。
新?帝和?改革派的改革内容主要有几点:
一、罢宫市,打击宦官势力集团。
所谓宫市,实际就是先帝借采购之名,让宦官在长安城敛财。同时,右神策军也有挂名在此的商贾,张棹歌当年以?商补军之举,就是效仿的右神策军。而这?个政策一直以?来都被朝臣们抨击,觉得军不军、商不商,高?额的军费养出了一堆废物。
左神策军由于没有置宫市,而且管理也严格,所以?比起右神策军,战斗力更强。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与宫市相?关的一些小使臣(宦官)也被罢免。
而让张棹歌担任左神策军大将军,就是要剥夺削弱宦官的兵权。
二是进一步抑制藩镇的兵权。
藩镇虽然被吓得不敢轻举妄动,可兵权到底还是在他们的手上,他们现在乖巧是因为有一座压着他们的大山,一旦这?座大山被移开,他们随时都会故态复萌。
三是掐灭朋党之争的苗头。
由于科举制的实行,寒门士子逐渐崛起,动摇了以?关中士族为首的北方士族的利益,所以?这?些年,双方形成?了各自的政治团体?,互相?别苗头,甚至在当时平定淮西的叛乱一事上,双方的立场都不一致。
新?帝意识到此时的大唐已经是外忧内患,才?决心改革。
剩下的则是打击贪官,积极实施恢复国力、收复陇西,让百姓能过上安居乐业生活的政策,同时在宜都公主的建议下放了几百个宫女以?及教坊的女乐出宫与家人团聚。
这?些改革明晃晃地把刀指向了宦官,宦官们如何能忍?
所以?才?三个月,宦官们就准备逼新?帝退位,迎立储君了。
然而,换了别的武将,兴许就被他们得逞了,可他们走错了一步棋,那就是没有拉拢张棹歌,而是将分了他们兵权的张棹歌视为威胁。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三月的底,宦官俱文?珍等人赶在新?帝上朝前,准备逼迫新?帝立长子李淳为储君。
李淳已经二十七岁,成?熟稳重,且身体?健康。